雖然這十余波信使乃是走不同道路西去的,但沒有一波能成功,都被徐質與張特督領的西涼鐵騎給半路截殺了
是的,西涼鐵騎。
謀事數來謹慎、萬事求穩妥盡善的丞相,還將三千西涼鐵騎暫時劃給王平節制了。
意圖,就是為了在漢軍順利穿行涇水河谷、往魏軍后方襲擊而去時,以西涼鐵騎作為前驅沿途截殺信使與斥候,讓司馬懿來不及防備。
無獨有偶,被一舉擊滅的孫禮部,同樣沒有機會傳遞消息。
至于坐鎮在長安城內的京兆尹張緝,則是有心無力。
待他得悉漢軍從涇水河谷南下、王頎部被破、孫禮戰死之時,張嶷已然引兵馬趕到了長安城下落營了
不過,兩萬大軍的長驅,是無法長期掩蓋行蹤的。
當王平部與西涼鐵騎踏上郿縣地界的時候,還是有斥候將軍情傳到了司馬懿與秦朗的手中。
此要歸功于司馬懿對丞相與鄭璞的忌憚。
當他知道東三郡戰事結束后,便擔憂丞相會引兵走褒斜谷入關中襲擊魏國大軍的糧道、斷了他的歸路;抑或者從綏陽小谷馬尾河谷橫插來陳倉救援。
故而,他也派遣不少斥候監視著褒斜谷的兩個出口。
但所謂失之毫厘、謬之千里。
若是丞相引兵從褒斜谷出,他能有充足的時間做好迎戰的準備,蓋因秦嶺谷道崎區難行且逼仄,一支兵馬在穿行時必然會蔓延十余里,甚至是二十余里。漢軍即使出谷了,亦需要花費不少等待后續的兵馬聚攏,以及整理陣列等。
但徑直從涇水河谷折道向西撲來的王平部與西涼鐵騎,則是沒有這種時間耽擱。
待斥候將消息傳回來的時候,不管司馬懿與秦朗都沒有時間做部署了
畢竟,他們如今皆全力以赴與魏延部以及吳班、姜維部鏖戰中。
若是倉促罷兵,或者抽調兵馬歸去迎戰王平,那必然會誘發將士們的驚恐,且會在抽調兵力的時候亦很容易被漢軍尋到破綻、一舉殺入。
已然如火如荼的戰場,任何一個稍有常識的將率,都不敢倉促退兵或者分兵。
除非,他想體驗一潰千里的滋味。
但現今留給司馬懿與秦朗的選擇不多了。
若不盡快脫戰或者分兵歸去迎戰,他們的后方同樣要面臨被漢軍長驅直入,進而演變成為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秦朗那邊,稍微好一些。
他本就是依托著汧水河谷而迎戰的,占了一定的地利優勢,讓處于兵力劣勢的吳班與姜維以及趙廣部尚沒有強渡過汧水。
是故,他在得悉消息后,第一時間讓人將自己的建議送給了司馬懿。
他是想要壯士斷腕。
趁著漢軍尚未形成包抄合圍之前,留下兩萬將士在汧水河谷斷后,自己則是帶領著其余兵馬趕去與司馬懿會合,逼退魏延部,然后折反歸長安。
這也是最穩妥、最恰當的辦法。
沒辦法,事已至此,魏軍已然沒有勝算了。
哪怕魏軍如愿抽調出兵力,抵御住了漢軍從郿縣趕來的襲擊,亦會陷入糧道被斷、歸路被斷的軍心動蕩中,而長安那邊亦沒有兵馬可支援打通糧道,因而他們的敗北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唯有壯士斷腕
唯有兩害相權取其輕
以數萬兵馬的性命作為代價,才能讓大軍得以歸去,才能確保魏國仍能有兵力戍守關中、堅守長安不失。
然而,司馬懿覺得此策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