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次華夏武術大會,參加者眾多,更意外的是,倭國選手大量涌入,最后的決賽階段,華夏選手的數量竟然還少于倭國選手,這就自然的提升了人們的緊張情緒,愛國熱情,民族的自豪感全面爆發,劉巖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力克強敵,最后奪得了冠軍。
就好像華夏的圍棋高手老聶一樣,在和倭國的擂臺賽上,作為擂主,挑落對方所有的選手,一舉拿下擂臺,這是最振奮人心的,也是最能點燃民眾激情的壯舉!
劉巖,自然也就成為了大明星,迅速紅遍了全國,甚至紅到了國外。
張導最后說道:“其他的演員,也是我們精心挑選的,像許詩曼小姐,更不用我說了,也是影后級別的演員,在這部劇里表演的很到位,很精彩,另外,同樣作為新人的莫曉琳,表現的也很不錯……”
說到莫曉琳的時候,很明顯,幾位記者都竊竊私語著,眼神不時的瞟向莫曉琳和劉巖,今天兩人為了避嫌,沒有坐到一起,莫曉琳坐在了許詩曼身旁,和劉巖之間隔著好幾個人呢。
“另外,所有的工作人員更加辛苦,尤其是我們在大疆省拍攝期間,條件非常艱苦,但在全劇組的努力下,還是拍攝的很成功!我要向所有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張導向場下也深鞠一躬。
接下來的環節,就是記者提問,一般來說,電影的殺青儀式,其實就是電影的一次總結,還有個作用就是第一波宣傳。
記者們也都深諳此道,他們的提問基本上都是圍繞電影本身,盡量問出影片中的噱頭,既能宣傳電影,又能有新聞的價值。
“請問張導,這部電影為什么由單一男主劇,改成了雙男主劇呢?電影名字也由《國仇》改成了《赤焰雙雄》,這似乎跨度有些大。”一位記者提出了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
張導答道:“這是我們劇組的編劇,還有主創人員共同商定的,最初的劇本里,確實只有戚繼光一位主角,俞大遒是男二,但是在拍攝初期,我們感覺最初的情節不太合理,根據史實,俞大遒的抗倭功績也很大,而且人物性格也很有魅力。更重要的一點,劉巖對這個角色的把握也很到位,演繹的很精彩。我們為了能重現當時的抗倭全景,就開了個會,決定換成雙男主。原來的電影名字也過于沉重,后來也改成了《赤焰雙雄》。”
記者們微微點頭,記錄下了張導的回答,這時,另一位記者接著問道:“我想問個問題,作為男一號的陳鳴老師對這個事情沒有看法嗎?”
他這個問題很可惡,純粹是在挑事,如果張導回答不當,可能會引起劇組里的矛盾,記者就會那這個大做文章的。
張導想了想,剛要回答,陳鳴卻示意他要說話,張導就把話筒遞給了他。
陳鳴站了起來,微笑著面對記者們說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來回答最合適了,沒錯,最初的男一號是我,由我扮演民族英雄戚繼光,可是這個劇本的格局很大,基本還原的史實,并適當的做了藝術加工。然后你們猜是誰第一個提出來改成雙男主的?”
陳鳴環顧全場,讓記者們來猜一下,記者們都習慣了提問,這次竟然被反問,都愣住了,然后有的記者答道:“是張導吧?”
“應該是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