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久安府,洛軍師雖然嚴格管控著方方面面,但并非不愿意聽從底層的意見,相反,不論是民間還是西北軍,甚至各種新建成的工廠中,都設有專門的糾察部門,即便是最底層最普通的農人、軍士、工人,若是有好的建議或意見,不論成熟與否,都能通過糾察部門傳遞上去,如果最后真的被定王府采用,提出意見的人就會受到獎勵。
時間一長,久安府的每一個普通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參與到城市和家園的建設中,會對安排下來的工作多一分歸屬感與責任感。
但在久安府之外,辛苦艱難的日子一成不變,就算能想到好的改變方法,沒有上層的人會愿意俯身來聽底層的意見。
更重要的是,在久安府,最底層最普通的人若是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只要勇于向糾察部門反應,總會得到一個公正的結果。
最極端的案例是,曾發生過一家新建的紡織廠,有工人走了一天一夜走到久安城,當街攔下洛軍師的馬車,就為了曝光工廠內的管理人員存在買通糾察人員,吞沒工人工錢,偷賣生產出來的紡織品的行為。
舉報的結果是洛軍師親自派糾察團隊去徹查了涉事的工廠,發現工廠內上上下下三十多號管理人員,確實沆瀣一氣,欺上瞞下,于是將那些管理人從上到下都擼了職位,背上了處罰。
且不僅僅是他們本人受到懲罰,他們的親屬,凡是在定王府名下產業的工作,全都被清查了一遍,到最后,王府屬臣都有兩人被免職懲罰。
至于舉報者本人,不僅受到現銀獎勵,還直接提升到管理崗位。
這個案例在洛軍師的要求下,被全范圍通報,整個西北軍、所有跟著指導團隊干活的普通百姓,以及定王府設立的大大小小的工廠,全都知道了這個案例。
這一案例最大的意義是,讓所有手里有權的人都清楚的意識到,最底層的人若是下定決心,是能將事情捅到最上層的洛軍師那里的,而事情一旦被洛軍師知曉,違規犯錯的人就不存在求情躲避懲罰的可能性。
再加上舉報成功有嘉獎,一時之間,更多違規的行為被捅了上去受到懲罰,那些心里蠢蠢欲動的人則再不敢亂來,感覺腦袋上被戴上了緊箍咒。
這種緊箍咒對上層是約束,對下層則是公道,是普通人知道自己遇到不公正的事能求得公正結果的公道。
而這樣的公道,在離開久安府之后,就找不到了。遇到不公平的事,會發現受害者孤立無援,申訴無門。
老兵們離開久安府之后,越是遇到不順心的事,越是能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就算沒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也會漸漸覺得處處別扭。
于是,越來越多的老兵下定決心,帶著一家老小,踏上返回久安府的路程。有些離得近的老兵還會互相聯系,組隊回歸,一旦組隊,跟著他們一起遷移的那就是幾十上百號人了。
再加上先前聽聞免費教育就大著膽子遷移到久安府的人,以及距離久安府不遠,各種渠道聽聞這邊消息而自愿遷過來的人,久安府的人數節節攀升。
洛年年不怕人多,人多勞動力就多,建設中的久安府處處需要人手,若不是怕引起京中的警惕,她恨不能親自發廣告招攬更多的人來久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