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這一年秋收,一場更大的豐收讓久安府上下,乃至比鄰的許新府和王隸府都驚了。
也不知道定王府從哪里找來的良種,怎么研究出來的種植方法,總之,最后的結果是糧食產量翻了兩番。
沉甸甸的糧食被運到久安城收入糧倉,豐收的滿足和喜悅充斥著所有人心頭,將心中先前的隱憂都壓下去,久安府的百姓和西北軍的軍士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前腳大豐收,后腳洛年年就挑選各行各業表現出眾的人,組建起更大規模的指導團隊,向久安府各處派出優秀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連隔壁兩府都沒落下。
指導人員一到位,就在各地發出了大規模的征集令,以“勞動隊”的名義征集百姓參與到集體勞動中。
秋收大豐收的事實就擺在眼前,眼看著前一年就加入勞動隊的鄰居家家戶戶分到了令人眼紅的糧食,其他原本零零散散單打獨斗的自耕農自然不甘落后,紛紛報名,通過審核之后,加入到勞動隊的大集體中。
在洛年年的統一指揮,各級指導人員的親自傳授,以及西北軍一馬當先的帶領下,整個久安府九成九的普通百姓都被調動起來,投入新一輪的對土地進行翻整、施肥的工作,為下一輪的耕種做準備。
這一年的冬天,久安府的普通百姓格外好過,進入勞動隊的百姓每日的勞動經過評定后會獲得工分,而工分能從定王府派來的指導團隊中換到各種各樣生存生活所需的物資。
比如充足的糧食、取暖的木柴和炭火,暖和的棉衣,甚至是堅固又漂亮的房子。
最最重要的是,這些資源所需的工分,是遠低于普通百姓想象的。
一家男女齊上陣,只要認真踏實的按照指導的要求干活,就能給一家人攢夠過冬需要的物資,甕里的米面是滿的,身上能穿上今年新種的棉花做成的暖和棉衣,院子的角落堆滿了炭火,普通百姓安心之余,渴望的目光轉向了定王府統一修建的新式房屋。
據傳,那是用新式的水泥混合著磚石建造而成的,聽已經住進去的人夸,特別干凈,特別暖和,而且不需要每日費力去挑水,只需要打開家中的水管,干凈的水就會自己流出來。
聽說這是洛軍師搞得什么“自來水工程”,聽著就讓人向往。一想到努力干個幾年就有機會給家里換到一套全新的房子,勞動隊的隊員們恨不得每日都有活兒給他們干。
一輪冬種結束后,勞動隊的百姓正擔心沒有新的活干,不能繼續攢工分,就收到新的任務,男人們跟著西北軍修建水利設施、鋪設道路、修建房屋,女人們跟著指導紡布織衣、養殖家畜,老人們分到的都是打掃清理等輕便的活計,孩童則每日去大學堂學習知識。
人人都有活干,每日都有活干,最重要的是,每日的辛勞都能創造出看得見的幸福生活,這樣的充實日子讓人斗志盎然。
被煥發出巨大勞動熱情的不止是久安府的百姓,還有隔壁許新府和王隸府和百姓。
稍有些不同的是,久安府境內,指導團隊得到官方的全力配合和輔助,而在隔壁的許新府和王隸府,洛年年同樣派去大量的指導團隊,這些人的到來則被當地的官方排斥。
可是,威重權大的定王府就在旁邊看著,兩地官府即便心里再不樂意,明面上也不敢對指導團隊的工作進行阻攔、設置障礙,最多私底下嘲諷反對幾句。
結果另外兩府的官方沒想到的是,定王府派來的指導團隊發出征集令后,轄區內的百姓紛紛踴躍報名勞動隊,參與進集體勞動中,最開始冷眼旁觀的官府和富貴人家,很快就發現情況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