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葉長安和王向紅也站在碼頭上,兩人沖著海上指指點點,有豪邁的笑聲順著海風傳進王憶耳朵里。
看著王憶搖櫓回來,葉長安剛要話咳嗽起來,這一陣上來咳嗽的挺厲害。
王憶趕緊跳上碼頭幫他拍背。
老爺子用手絹捂住嘴擺擺手,他擦擦嘴又擦擦眼睛,一開口聲音更是沙啞:“沒事沒事,剛才被海風嗆到了,我待會吃兩粒藥就好。”
完他饒有興趣的看著船上的貽貝,又道:“這些淡菜剛出水呀?嗯,新鮮,個頭挺大,不過不多啊。”
王向紅把煙袋鍋里的火星給摁滅,收起煙袋:“我們這片海太窮了,沒法大規模去養殖淡菜,所以只能找礁石區少種上一點,我們生產隊自己曬點淡菜干,這樣到了冬天煮個湯下個面啥的。”
葉長安點點頭:“所以你們生產隊養雞的思路很好,要是這條路子能走通了,你們生產隊的日子會好過不少。”
王向紅拍王憶的肩膀,滿臉贊賞:“葉領導你放心就行,有我們這個教員在,我們生產隊日子會越來越紅火!”
葉長安沖王憶露出笑容:“你們支書對你贊不絕口呀,他你要是早出生個四十年肯定是個開國將軍。”
“儒將。”王向紅補充道。
王憶失笑道:“我是王家的孩子嘛,狗養的狗親、貓養的貓親,自家孩子肯定是自家的親,他光看我優點沒看我缺點,其實我比我們支書差遠了。”
“我們支書沒念什么書但還是從海上武工隊打進了主力部隊,還成了軍官,后來看家鄉困難,不留戀在部隊的權力,毅然決然的回來率領社員們謀發展,這才是好樣的。”
王向紅讓他夸得一個勁笑,道:“守著社員們我還能吹個牛逼是回來領他們謀發展,守著領導咱得實話,咱就是個老百姓,是人民的一分子。”
“黨和主席同志一直,人民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小鬼子和反動派既然進了咱的地盤要搶咱的土地、殺咱的親人,那咱老百姓沒的,操家伙去當兵保家衛國、趕走侵略者!”
“把侵略者趕走了,保家衛國成功了,那咱就回家,該種地的種地該打漁的打漁!”
“繼續過咱老百姓的日子!”
葉長安給王向紅鼓掌:“王支書這話的太樸實了,正是這么個道理,難怪主席同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原來這真理一直在人民的心里!”
王憶也鼓掌。
不夸張的,王向紅這番話還真對他有點振聾發聵的感覺。
他突然理解了一件事。
那就是解放后為什么會有那么多老黨員、老干部打完仗就脫下軍裝、收起軍功章默默的回到家鄉去以尋常百姓的身份干活過日子。
到底他們打心眼里認為自己不是英雄只是人民,他們打仗不為榮華富貴、不為建功立業。
打小鬼子是要保家衛國、趕走反動派則是要保護親人。
他們覺得這一切是理所應當的,那保家衛國成功了就該回家過日子也是理所應當的。
中國上下五千年,人民始終有信仰。
這信仰是家,小家和大家。
于是中華民族每逢存亡之際必有風云人物站出來告訴老百姓小家和大家的關系,這樣他們振臂一揮,明白過來的老百姓便會站出來保家,保小家、保大家。
王向紅聽的不好意思,摘下帽子低頭彈了彈:“王老師,你去找小秋吧,我陪著葉領導再轉轉,今晚他們不回去了,在咱這里住下。”
王憶道:“好,莪回去準備幾道菜。”
王向紅急忙擺手:“不用準備菜、不用準備,葉領導特意過了,咱要是擺宴席他轉身就走,晚上吃海鮮面。”
王憶訕笑道:“海鮮面待客,這多少有點不體面吧?”
葉長安指著他對王向紅:“王支書,你看你對年輕同志的思想工作沒有做好,這是什么話?鋪張浪費就是體面?”
王向紅跟著開玩笑:“等明天我開會批評他,年輕同志沒經歷過苦時候,不知道一碗海鮮面的珍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