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之所以如此地想要明斯特主教國,還不就是因為明斯特主教國的南邊緊挨著魯爾區么甚至,部分領土都伸入到魯爾區內了。
現在,魯爾區的控制權,主要屬于克里弗公國最西端萊茵河畔部分,主要是農業區,沒啥煤炭;緊挨著克里弗公國的威斯特伯國tyofvest,擁有不少煤炭,著名的鋼鐵城市埃森,目前就在威斯特伯國境內;再東邊就是馬克伯國魯爾區部分了,這部分最大,也是煤礦最多的地區;還有部分屬于多特蒙德自由市,有幾百平方公里的面積除了這幾個勢力,魯爾區再東邊點還有些別的勢力,但那里基本沒啥煤礦了。最核心的地區,主要就是馬克伯國魯爾區和維斯特伯國。
需要指出的是,威斯特伯國這個國家,在158283年爆發的科隆戰爭中,整個國家都被科隆大主教國吞并了。理由就是,威斯特伯國是新教那邊的,是異教徒。然后,整個國家都被滅了。前面說的這里屬于明斯特主教國的說法是錯誤的,老牛拿到的那張地圖,是科隆戰爭后的地圖,而且,魯爾區原威斯特伯國部分的顏色和明斯特主教國一樣,都隸屬于科隆大主教國,所以老牛看錯了。但奇怪的是,威斯特伯國這個國家,維基英文上沒有詳細介紹,是個空白。
明斯特主教國也是有部分領土跨國利珀河,深入魯爾區的。這一部分,正好和多特蒙德連接起來,似乎,就是為了和多特蒙德加強經濟聯系的。畢竟,多特蒙德也是個商業城市,和多特連在一起,貿易利益肯定大大地有。
為了到時候順利地接管明斯特主教國,馬林把剛剛帶回來的施瓦茨又派去德意志南部山區募兵去了。這一次,馬林打算募兵7千人。
這7千人,其實是打算用來日后駐扎在明斯特地區的。畢竟,明斯特主教國那么大,也需要人手去駐扎。
另外,因為有7千人馬在南邊的羅馬。等到佛羅倫薩事了,馬林打算留5千人長期駐扎在羅馬,保證自己對羅馬的影響力。至于另外兩千人,則撤回本土,或駐扎在東弗里斯蘭,或駐扎在明斯特地區。
但是,接管明斯特主教國這一戰,馬林卻不可能指望這7千新兵來完成。為此,馬林打算,出動留在國內的8千主力部隊去辦這事。那7千人,則跟隨主力部隊,一邊訓練,一邊增長經驗。等到明斯特主教國的反對勢力被撲滅后,這7千人則作為駐軍,留在明斯特城。
而且,馬林認為,明斯特主教國的核心高層都在明斯特城里。只要拿下了明斯特城,那么,明斯特主教國最高層的那部分人,就在自己的掌控中了。至于其他地區的人,則可以慢慢收拾。
因此,馬林早就做好了攻克明斯特城的打算。只要拿下明斯特城,逼迫明斯特主教就范。同時,控制明斯特城里明斯特主教國統兵的將領。下面那些小角色,就翻不出浪花了
為此,馬林讓科勒組建了新的商會,派人去明斯特主教國收集各種情報。另外,還派出人馬,潛伏在明斯特城,看看是否有配合馬林大軍里應外合的機會。
現在,隨著幾場大戰的細節逐漸在歐洲開始流傳。像里應外合這種機會,估計會越來越少了。畢竟,那些個諸侯們也不是傻子。在頻頻有人中招的情況下,城門的防守肯定會受到重視。因此,里應外合這樣的事情,以后是很難做成的了。這次派人去明斯特城內,看看有沒有這樣的機會,也是碰運氣的。如果明斯特主教國的軍隊統帥是白癡,就會給科勒的手下里應外合的機會。如果明斯特主教國的主帥是個精明的人。那么,馬林就打算采取強攻。反正,對于里應外合這事,馬林現在也看開了。他的觀點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反正,馬林做了多手的準備,一種方法不行,那就換另一種唄總之,只要自己準備充分了,總有一款辦法是合適自己的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