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苦著臉想了半天,發現這錢還不能不花。羅馬樞機團那邊可花可不花,但科隆大主教這邊,則是必須花的。
教廷把面積很大的明斯特主教國送給自己,是慷科隆大主教國的慨,科隆大主教要是知道,不生氣才怪。
雖然說,科隆大主教是教廷的下屬。但是,科隆大主教是實力派的諸侯,即使教廷,也不能隨便指揮科隆大主教。
更何況,要是馬林利用教廷威逼科隆大主教,那可能自己真的會四面楚歌。本來,七大選帝侯里,薩克森選帝侯和勃蘭登堡選帝侯兩家已經很敵視自己了。若是再得罪科隆大主教,那就是得罪三個大選帝侯了。
兩個選帝侯,帶著他們的小弟,馬林自問勉強還能對抗。要是三大選帝侯一起組團群毆自己,馬林也沒信心了。
要知道,科隆大主教不但是七大選帝侯之一,還是勃艮第地區荷蘭地區的大議長,對神圣羅馬帝國西北方和北方比如明斯特主教國等多個主教國擁有絕對的號令權。
要是把科隆大主教得罪狠了,未來馬林和東邊的薩克森選帝侯及勃蘭登堡選帝侯開戰的時候,本土可能會受到來自南邊和西邊的科隆大主教國和其眾多附屬主教國的聯合攻擊。
馬林現在的領土本來就分散,一邊要去東邊和薩克森選帝侯及勃蘭登堡選帝侯的聯軍作戰,一邊再和科隆大主教國領導的主教國集團作戰,很可能會倒大霉。
因此,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買通科隆大主教,使其同意放棄明斯特主教國。這樣,馬林才不會和科隆大主教的主教國集團發生沖突。
而且,馬林也明白,因為主教國的大主教之位不是世襲的。因此,那些個主教國的大主教們,除了少數品德高尚的,大部分主教們,都會在任期內大肆撈錢的。在這個年代,主教國的主教撈錢,是很正常的事情。就連選舉時賄賂投票人,也是公開的。就像亞歷山大六世當初選舉教皇時,為了讓斯福爾扎家族的那位競爭對手退出,直接對他說“你要多少錢才肯退出”,然后,派了一個騾子隊,裝滿了黃金,大搖大擺地前往斯福爾扎家族的那位紅衣主教的住宅
所以,在這個年代的西歐,如果遇到問題,可以選擇拿錢砸。當然,有條件做到這一點的并不多。大部分貴族,因為土地產出很少,加上自身生活豪奢,揮金如土。因此,大部分貴族,都是拿不出很多錢來賄賂人的。
而且,世俗的貴族們,往往只能依靠自家領地的產出維持,又不能對地主們征稅。往往,哪個貴族治下控制的商業城市多,稅收也就更多。
也就是說,靠種田是發不了財的。薩克森選帝侯和薩克森公爵為啥有錢因為薩克森地區,是德意志地區手工業很發達的地區。和種田不同,開辦手工業作坊和出售商品,貴族是可以征稅的。因此,只有工商業發達的地區,貴族的財政才會好一點。
不過,與之相對的是,主教國的財政,往往都十分良好。為什么因為主教國可以征收什一稅啊
征收什一稅,是主教國的天然權力。雖然說,那些世俗諸侯的國境內,也是征收什一稅的,可那都是那些世俗諸侯國內的教堂征收的,和世俗諸侯無關。
但主教國的什一稅,主教卻有權調用,不是全送到羅馬的。當然,即使是世俗諸侯國的征收什一稅的教堂,也是可以截留大量的什一稅的,只會把一部分送往羅馬。
所以,整個西歐地區,不管哪里,教堂都很富有。你想啊,整個教堂所在地區的人民,都要把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給教堂,教堂能不發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