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問題是個大問題,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達到效果。
具體來說就是就算你推廣了全民英語教學,想要讓英語成為蘇格蘭主流,至少也要等那些只會講蘇格蘭語的老家伙們都死掉。然后,傳統的老一輩沒了,新一輩的思想才能占主流。
舉個例子,就是封建迷信的問題。曾經,在建國后,封建迷信的求神拜佛遭到了嚴厲的禁絕,很多寺廟也被搗毀。
但是,運動過后,沒人計較這個了,大家只顧著忙錢了,不去鎮壓封建迷信了,求神拜佛的事情立馬死灰復燃。為何因為從舊社會過來的那群老人們還健在啊
但隨著科學教育的普及,當進入21世紀后,隨著舊社會出生的那些老人紛紛去世,現在很多年輕人就不再去求神拜佛了。等到處于轉折年代的50后和60后紛紛去世,當思維新潮的70后和80后成為垂死老人的時候,恐怕就沒幾個人去求神拜佛了。至少,在漢人中是如此。
當然,不是說求神拜佛不好。其實,求神拜佛的老人大部分都很善良。因為,他們相信因果報應,不會隨意去做壞事。而沒有信仰的老人,往往容易成為碰瓷老人那樣的無恥之徒。
但是,舊觀念就是舊觀念。加上國家教育中大力宣傳科學,老思想終究會被年輕人擯棄。老人們還在的時候,他們也許會違心附和。但一旦那些老人們都去世了,從小就學科學長大的人,就不會有幾個人還會去虔誠地求神拜佛了。雖然這樣的人還是有,但比例絕對很小。
所以,就算在蘇格蘭推廣了英語教育,最后還得等那些對原本的獨立的蘇格蘭王國認同感比較強的老人們都去世后,英格蘭才能真正完成對蘇格蘭的吞并。而這個過程,需要幾十上百年。
和愛德華談完了同化蘇格蘭的大事,接下來,馬林就要忙自己的“小事”了
什么“小事”呢其實一點都不小,是馬林新得到的領土的經濟問題
馬林想要讓蘇格蘭高地成為自己的兵源庫,首先就要讓高地有更多的人口。若是沒了人口,馬林上哪兒征兵
因此,馬林需要做的事就是先讓高地人想辦法存活,然后有機會多生育人口
甚至,馬林還打算從外地招募移民來到蘇格蘭高地生活,然后融入當地,形成粗獷剽悍的高地人作風,并最終成為自己的兵源
可是,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必須讓那些人在蘇格蘭高地活下去
只有活著,馬林才能從他們中挑選戰士。如果都餓死了,他找誰去
此外,除了蘇格蘭北部高地,最南邊的邊境郡也是很重要的。這個郡也是個山地為主的郡,符合繁衍馬林征兵所需要的山民的要求。同樣地,馬林也需要當地的經濟發展起來。否則,養不活那么多山民啊
如何搞活當地經濟,讓更多人活下來呢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食物
古人沒太高要求,其實只需要吃飽穿暖。至于別的物質要求,其實不敢奢望。至于精神需求,更不存在。
而如何解決高地郡和邊境郡山民的食物來源問題呢種田是不可能的了,因為,蘇格蘭山地不適合種地。而且,這邊氣候也比較冷。
倒是有些丘陵地區,是適合放牧的。而且,蘇格蘭人目前也的確是以放牧為主的。那么,在食物上,他們就要向游牧民族看齊了。比如,克里米亞韃靼人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