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笑了笑“那都是快三十年前的事了,別說你們小輩,就是我們那一輩人,知道的都不算多。”
這位老人家語氣帶著一點悠然,聲音很好聽,孫之節越發好奇。
“難得有緣,告訴你也無妨,只是這事,你聽了便聽了,千萬莫要外傳。”
孫之節連忙應了。
老丈捋了捋胡須,輕聲道“近三十年前,先帝還在世時,有一年南行至南安城。”
他一提起,孫之節就會心一笑。
先帝不比當今皇帝,那是個勤政的,輕易不出帝都,也唯獨三十年前南巡了一次,為了視察河工和邊防。
當時先帝就駐蹕南安城的驛館之內。
直到今日,南安的文人墨客,還時時去游覽驛館的園子,吟詩作對,頌先帝仁德。
“與先帝同來的玉妃娘娘,就在進南安城之后不久,被診出有孕,先帝大喜,當即就下了晉升玉妃為貴妃的旨意,那會兒,但凡有幸拜見娘娘的官眷都說,先帝對娘娘的喜愛,怕是要遠遠勝過尋常恩愛夫妻。”
老丈娓娓道來,這涉及到的又是皇帝,又是貴妃,還牽扯龍嗣,孫之節自認是風流雅士,可對這種八卦消息,比尋常百姓要上心的多,聽得越發關注。
“先帝對貴妃娘娘頗為看重,為了娘娘的身體,特意在南安多留幾日修養,沒成想,娘娘竟忽然失了胃口,御廚們絞盡腦汁,用盡了辦法,做出天南海北的珍饈美食,娘娘卻連看都不肯看一眼。”
“先帝大怒,隨行的御廚幾乎都挨了板子,眼看著娘娘沒幾日就仿佛受了好些,日日難受,幾個御廚簡直被嚇破膽,生恐腦袋不保。”
老丈嘆了口氣,忽而一笑,“不過,老天許是也覺得不該讓貴妃難受,一日,貴妃起了興致,想上街走走,先帝便帶她微服私訪,一路走到南河河畔,忽有一陣異香撲鼻而來。”
孫之節立時有所感。
果聽老丈繼續道“貴妃登時駐足,只道餓了,先帝大喜,聞香而去,就見道邊有一年輕男子,正在擺攤做豆腐羹,那豆腐與尋常的不同,軟嫩香滑,色如黃玉,以高湯燒制而成,只是看一眼便覺可愛。”
“貴妃忍耐不住,當即要了一碗,一口氣吃完,口齒留香,遂連吃三碗。”
皇帝大喜,同樣品嘗后贊嘆道“此乃人間第一鮮。”
貴妃也道“恰如美玉無瑕。”
皇帝笑起來,干脆就給這豆腐羹起了個名字,就叫玉無瑕。
老丈說完,整了整斗笠,收起魚竿,施施然而去,臨去嘆息“也不知這擅做玉無瑕的年輕人,后來遇到了什么事,只聽說他立下重誓,三十年不再做,唔,似乎如今時限已到,也不知哪一對才子佳人,能如先帝與貴妃一幫,享受一回帝王也愛的美食。”
老人家的背影遠去。
孫之節浮想聯翩,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情形。
按理說旁人聽了這等說辭,肯定只以為是野史傳說,胡亂編排。
畢竟尋常百姓編排皇家,那是自古常見之事,就是皇室之人聽了,也只會一笑了之。
但也許是這老丈的氣度著實不凡,他竟然信了個十成十。
雖說老丈曾說過,此事最好不要外傳,但越是秘密的東西,其實流傳得越快。
幾乎很短的時間,南安城才子佳人的圈子里,就流傳起玉無瑕的美名。
聲名之廣,幾乎讓人覺得那說的不是豆腐,而是什么世間罕見的珍奇。
或許正因為它是豆腐而已,才人人向往,人人想見識見識。
畢竟那些奇珍美食,非富貴之家不可見,可是豆腐卻是平平凡凡,尋常才子估計也能享用。
南安城的商戶們隱約也聽到些玉無瑕的名聲,有不少想借著這名聲推出各色豆腐菜的,生意果真不錯,只是,還是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玉無瑕是什么。
直到有一日,孫之節赴月宛樓之約,喝過一輪酒,小廝捧著一個白瓷盅,進了月宛樓二樓的雅間。
孫之節看著里面米黃色的,平如鏡,暖如玉的玉無瑕,遙想當年帝王與貴妃,再思如今的美人恩重,登時一股氣血上涌,感懷落淚。
他本是感性之人,尤其多情。
一碗豆腐羹喝完,長嘆一聲“果然美玉無瑕,世間美味,莫過于此。”
整個月宛樓嘩然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