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巧合,小茶館里坐得正好是一隊從京城那邊過來的行商,也談起最近京城的新鮮事。
說著說著,便提了一嘴如今的康親王妃。
“大約一個多月前,我到見過那位王妃一面,她老人家想來也是去城隍廟那邊,聽許大家的戲文,正好遇見兩個小衙內喝醉了酒,欺負面館劉掌柜的侄女,都是皇城腳下的人,那幫子衙內慣會胡鬧的,誰能不知道大家多不敢管的。好在也就是胡鬧些,也不敢真鬧大了,不比外頭窮鄉僻壤沒王法的地處,小老百姓們忍一忍便是。”
“結果這一回,康王妃就在劉掌柜那兒吃面,正好撞上,這位貴人娘娘當時看了那倆小衙內一眼,只說了一句話壽到三更止。”
“說完,娘娘便帶著丫鬟下人們離了面館,結果你們猜怎么著”
行商說得熱鬧,吐沫橫飛,“她老人家前腳走,后腳兩個小衙內就覺腹痛不止,躺在地上打滾,剛被下人們拖出店門就咳咳泄了一地。”
“那個味兒啊,整條街上得浪費了兩鍋糧食。”
“聽說還不到晚上,兩個小衙內就不行了,他們的爹一個是吏部的侍郎,祖父乃是齊國公陳翼,一個是威武侯,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叫了好幾個太醫來給兒子瞧病,太醫卻只道不好。”
“眼看兒子進氣少出氣多,快要不行,下人們不敢隱瞞,便說了當日之事,兩個人沒辦法,跪在康親王府門前,賭咒發誓說以后一定好好管教這倆小子,再不讓他們出去胡鬧,求王妃給自家孩子指點一條活路。”
“晾了他們一個時辰,王妃派了個七八歲的小丫頭出來,跟他們說,想活命就一人灌一盆馬尿,灌得越多越好,少了不管用,時辰到之前灌完,就說不得能得回一條命,至于灌不完,那就自求多福。”
“當時已經馬上就要三更天,事關自家兒子的性命,當爹的那也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一回家就匆匆忙忙托人四處去接了馬尿回去。”
行商說著也笑起來,“反正大家都傳說,那天晚上兩家的屋里鬼哭狼嚎的慘叫聲響了好久,想必,這倆小衙內得有個把月吃什么都能吃出馬尿的騷氣味。”
一行人轟然而笑。
雜七雜八地聊起那位康親王妃。
有的說她才氣逼人,京中貴夫人都極佩服,就是太后娘娘對她也頗為喜愛,時常叫她進宮伴駕,哪日不見都不行。
也有的說她武功高強,不愧是將門虎女,新婚夜就救下無數貴人,如今人脈極廣,堪稱康親王的賢內助。
流傳最廣的說法,還是她自幼修道,乃是一位頗有道行的女修,能煉出仙丹靈藥,解眾生疾苦。
便是皇帝和太后,想服一丸王妃娘娘親手煉制的丸藥,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反正,康親王娶對了王妃,王妃神通廣大,又很賢惠,京城里找不出第二個這么厲害的貴人。
兩個人如神仙眷侶一般,人人羨慕。
夾雜在喧囂里,這些說法其實不算特別多,大部分還是想當然的很,但也一點也不容易忽視掉。
種靈聽人家七言八語地說,面上并無太多表情,心里卻忽然有點不是滋味。
她也說不出來是為什么,反正就是心里不好受。
似乎自己很重要的東西被別人占了去。
向來無憂無慮不知愁的她,也不自禁地開始泛起一點憂思,心下不安。
“她如此跳脫,莫要給徒深哥哥惹禍才好。”
三叔的臉色也不好,他知道,大將軍同樣有很多擔憂,到不是特別擔心那人鳩占鵲巢,她那樣的出身,掀不起太大的風浪。
可要是讓她繼續蹦跶,老是拋頭露面的,將來恐怕不好收拾,萬一大小姐回去,事情敗露,豈不是人人都知道大小姐曾經逃婚
到時候流言蜚語無數,小姐又如何忍受得了
就算小姐受得了,名聲壞了,康王也要承受很大的壓力,一日兩日的或許無妨,時間長了,夫妻之間必然要留下疙瘩,他們小姐性子又倔強,一直這般下去,日子怕是過不下去了。
種靈沉默片刻,嘆了口氣“人為什么要長大,長大了煩心事可真多。”
想了想,她深吸了口氣,保證道“三叔別擔心,江湖上剛有消息流傳,快劍云飛已經接了賀路的戰帖,兩人會于下月初十,在京城外驚秀山莊決戰,等決戰之后,我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