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不公下去,軍心肯定不穩,那還怎么讓將士們效死力
不管是百姓,還是軍隊里,都是不患寡,只患不均。
面對第二名一等功獲得者時,李中易的心情就變得格外的復雜了。
尼瑪,李繼孝這個混球,居然舍生忘死的撈到了一等軍功,皇帝親爹是該高興呢,還是該后怕
“恭喜你,我的勇士。”李中易親手替兒子掛上了一級鐵十字勛章,不由自主的撫摸上了他還稍顯稚嫩的面龐。
“臣爭取再立新功,早日掛上大鐵十字勛章。”李繼孝的豪言壯語,令李中易百味雜陳,心里頭也不知道是個啥滋味了。
二等功勛章,由鎮統們親手頒發。三等功勛章,由協統們頒發。
李中易肅立于大操場的中央,視線卻時不時的瞟向李繼孝的身上。
到目前,李中易共有七個兒子,除了大周氏所生的小七郎完全沒有皇位繼承權之外,其余的六個皇子都屬于考察接班的人選。
若是李繼孝出了意外,李中易選擇帝國接班人的余地,也就跟著窄了許多。
李繼孝這個混球,實在是太混帳了。
繼續把李繼孝放到戰爭的第一線去,李中易有種預感,很可能白發人送黑發人,讓親痛仇快。
明知道李繼孝很可能不樂意,但是,李中易更輸不起。所以,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把李繼孝撤出一線部隊。
人群之中的李繼易,望著英姿勃發的二弟,他的心里也是百味雜陳。
李繼孝出生入死的立下了赫赫戰功,在父皇的跟前大大的露了臉,將來的皇位之爭,肯定變得更加的復雜了。
古諺語說,娘親舅大,爹親叔大。
實際上,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娘家的親戚之中,舅舅和外甥并無任何的利益沖突,舅甥之間的關系,自然就親密了許多。
但是,叔叔和侄兒之間的關系,就要復雜多了。
爺爺傳下來的家業,如是不多,父親和叔叔還有可能和平協商。
據后世的經驗,凡是遺產超過千萬級別的人家,兄弟姊妹之間基本都會上演爭家產的大戲。
因為啥呢涉及到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十分之一的遺產,就有一百萬之巨,誰不爭,誰才是傻瓜。
父親和叔叔鬧得翻了臉,叔叔和侄兒之間的關系,大多數情況下,也就會老死不相往來,甚至是反目成仇了。
這還是平民之家的爭奪家產。
李中易打下了偌大的萬里河山,兄弟之間,父子之間,不舉刀相殘,已經算是萬幸了。
皇權時代,帝國的繼承人之爭,才是最要命的斗爭
授勛儀式完畢之后,總后勤部高級將領們,當眾發放北伐的軍功賞賜。
一等軍功,賞錢一萬貫。服役期滿轉職時,任選衙門和地點安置。
二等軍功,賞錢五百貫。兩次二等功,服役期滿轉職時,次優先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