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項目開拍前,制片人一定會嚴格要求導演盡量縮短拍攝周期,盡量把一些額外開支控制在制片人可控制的范圍之內,能不給投資方添麻煩就不去給人家添麻煩,因為一旦給投資方添麻煩的情況多了,不管是對導演還是制片人的名聲,都是一個污點,那樣日后還會有誰會喜歡給這種污點多的人投資呢?!
不過即使當導演的沒有分鏡劇本也沒關系,但對劇本的標注是必須的,且要十分詳細,比如什么樣的場景、什么樣的光線、演員怎么走位、什么情緒、如何對白等等,這些隨著對劇本的拍攝,導演一定要做到了然于胸。如果連劇本分鏡和詳細標注都沒有的導演,那他一定不是個合格的導演,亦或說他的團隊是個草臺班子,玩玩的那種。像現在很多是人不是人的都喜歡拍電影,即便沒有學過導演和拍攝的人也喜歡搞電影,所以就有了如今許多爛片的出現。我這般說可不是指那些爛片都是那種草臺班子拍的,畢竟好的影片對現在的電影市場來說實在是太少了,你怕是專業的團隊和導演,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說到這,宮夜羽尷尬一笑道:“抱歉,有點跑題了,我們說的是拍攝技巧對吧,我說的那些已經是導演對劇本的審核問題了。畢竟一個好的劇本只有遇到對的導演和對的攝制團隊才能誕生。像你們現在水準,那些的確太深奧了。
所以現在我們回到拍攝技巧上,所謂大控制,小不控制,也就是說,在拍攝專題節目時,要注重場景的選擇而簡化場景的修飾;要注重一天中拍攝時間的安排而簡化對現場光線的控制;要注重給演員講解這場戲所說的內容,而盡量少的去安排他們具體的走位和對白。因為一般專題片,在表演上對主要拍攝對象的要求都是要“本色出演”,所以只要調動起他的情緒,效果反而更加真實。當然人與人不同,若是碰上個有表演潛質的人則可以讓他更多發揮發揮人物的潛在內心,那些全看演員的了。
對于導演來說,在拍攝之前讓攝像明白你要拍的內容,鏡頭的大概風格,是運動的還是固定的等等,至于如何構圖、機位放哪之類的問題,就最好少說幾句,畢竟機器跟架子合一快兒挺沉的,有時還需要軌道拍攝,人家干一個活也賺不了多少錢,能不換機位就盡量少換點,折騰多了,攝像容易搞出情緒來反倒麻煩。所以要想拍攝出自己滿意的內容,導演盡量做到親自參與拍攝進度,即便是副導演和攝像,也要用自己熟絡的人和哥們來擔任,那樣才能少些麻煩。”
“我問的是拍攝技巧,短片那種技巧,可你給我的多是些電影和電視劇的參考啊!”
“抱歉,短片也需要用心拍的啊,沒有短片何來的長篇,如果不抱著用心態度,如何給以后的拍攝長篇電視劇和電影來積攢經驗呢?”
“那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有何區別呢?”
“區別大了。”
宮夜羽一聳肩道:“電影和電視劇光是拍攝手法的概念就很大,還不包括語言設計、分鏡考究、燈光和環境因素等問題呢?不過總共也分四個區別,其一是鏡頭語言的設計性差別,因為電影對語言的要求要大于電視劇的設計感。其二是鏡頭的考究程度,因為電影對鏡頭的要求要遠遠大于電視劇,不管是分鏡鏡頭還是總體鏡頭來講都是如此。其三是程序化,電視劇為了趕工期幾乎都是一個工廠式的程序化,沒有電影里面的可隨機性。其四是用光的考究程度,畢竟電影在用光上極其嚴格,而在電視劇的拍攝中就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除了小制作之外,一般的大制作電影資金和工期比一部電視劇的投入要大,電影有慢慢打磨的時間,而電視劇沒有。”
“這樣啊,感情這里面還有這么多事呢?我還以為只要拍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來,就是個導演了呢!”
“的確,能把一個故事完整拍下來的也是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