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黃漢是非不分,輕易放過了那些曾經投降后金軍的士大夫、士子。
而是他作為一個嶄露頭角的武將,如果公然殺大明朝的主流階層并且抄家搜刮財物,會無端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在羽翼未豐的情況下,采取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原則避免樹敵太多。
敲詐了諸多望族得到了發展資金,手里捏著他們的把柄以后做事就會少了阻礙,這樣要比組線條的一殺了之來得文明,也使得實惠最大化。
大明的統御力太差了,導致地方上輕家國而重鄉土,勇于私斗,怯于公戰。
宗族間可能會為了爭奪水源而打得頭破血流,可是外敵打來之時,讓他們出人從軍,出錢糧支持公戰,族長們置之不理。
黃漢大可以放開手腳用保甲聯防的體系管理開平鎮,再也不會是宗族勢力控制鄉里,而是層層負責制。
最基層的管理者是保長、甲長、里長,相當于后世的村、生產隊、村民小組也相當于居委會、社區。
打破大明朝政令只能到達縣這一級的現狀,讓基層老百姓有話語權,再建設宣傳隊伍,讓得到實惠的老百姓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讓大家齊心協力捍衛來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個高效的政治集團就會誕生。
拿下永平府盡可能解救在阿敏屠刀下的老百姓是黃漢的既定目標。
此時要做好打攻堅戰的物資準備工作,打造云梯和破門錐很有必要。
黃漢知道一旦明軍反動攻擊,阿敏肯定會棄城而逃,歷史上是明軍剛剛進行攻擊準備阿敏就跑了。
因此用不著準備太多攻城器械,幾大百老百姓齊動手,三十架云梯和兩架破城錐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
“紅旗軍”步兵現在用這些器械進行操演,利用開平鎮的城墻訓練云梯攀爬、破城錐快速接近城門完成撞擊。
為了增加“紅旗軍”的機動力,黃漢準備投入四百架馬車運步兵、運攻城器械,所有的戰馬、挽馬都要全部利用。
能夠爭取到時間,就能夠救成千上萬漢人,“紅旗軍”全體都必須傾盡全力,一旦開戰依舊是發動奔襲。
幾乎每天都在經歷民族主義教育熏陶的“紅旗軍”戰意盎然,他們不會如同歷史上的明軍那樣瞻前顧后,不可能讓阿敏有足夠的時間屠城飽掠后從容退兵。
黃漢帶著人馬只要上了戰場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攻擊前進,不惜跟阿敏的人馬硬碰硬造成傷亡。
因為阿敏如果選擇來跟“紅旗軍”血戰,那么就意味著他沒時間屠城,這即將挽救多少漢人的性命?如此功德無量的壯舉舍我其誰?
明軍的效率真的很低下,坐鎮撫寧指揮的孫承宗一直到了四月底也沒有發動收復四城的戰役,據說是在等待紅夷大炮部署到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