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中央,三位佳人相隔數米持燈而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站在中間的佳人,手上的花燈得票最多,在她左右,分別是得票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花燈。
才子們陸陸續續登臺,來到心儀的花燈或佳人面前。
很快,三個卷軸被懸掛在相對應的花燈上,卷軸上是早已準備好的難題,算是對才子們的考量。
得票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花燈,卷軸上都是燈謎;得票第一的花燈,卷軸上的要求是臨場作出一首寓意“元宵”的詩詞歌賦。
“往年的元宵燈會,燈謎有些簡單,感覺少了些樂趣。今年的元宵燈會,鄙人親自出題,同時效仿前年宣國汴京的元宵燈會,想要拔得頭籌,才子們需即興作出一首寓意‘元宵’的詩詞歌賦。咱們離國的才子也不差,豈能讓宣國的趙誠實專美于前!”司馬南看著才子們,激勵地說道。
元宵燈會“猜燈謎”是傳統習俗,有趣而詼諧,通常,燈謎由花燈制作者所出。
城主大人親自出題,無疑增加了難度,足以看出對這次元宵燈會的重視。
“定不辱命!”
才子們紛紛朝著城主司馬南躬身行禮,異口同聲地說道。
不少才子熱血上涌,原本站在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花燈前,聽到司馬南的話后,大步走向中間。
寓意“元宵”的詩詞歌賦,才子們都能作得出來,但是,想要超越或媲美趙誠實的《青玉案·元夕》恐怕很難,這首詞幾乎可以說是寓意“元宵”的巔峰之作。
想想都讓人頭大!
高臺中間的花燈前,聚集了大約三四十名才子,有的仰頭望天打著腹稿、有來回踱步冥思苦想、還有的站在搬來的書桌前持筆緩緩而書。
這個時候,排名第三的花燈已經有了歸屬,有人解出了謎底,不過,這家伙沒有引起任何騷動,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高臺中間。
高臺下。
“此事因你們而起!所以,這場文斗你們兩個誰上?”
儒袍公子哥想要讓佤族的人難堪,沒想到李三落井下石把安安刺激得太狠,眼看著局面將要失控,只好捎帶著把李三他們拉進“戰團”。
話音剛落,李三瞪大雙眼,面色古怪地看向儒袍公子哥。
“男子漢大丈夫,婆婆媽媽的算是怎么回事?”
李三仿佛被嚇傻了,怔怔地望著儒袍公子哥,公子哥等了一會兒,沒有得到回復,不耐煩地催促道。
“落難的鳳凰不如雞!”李三翻了個白眼,幽幽地感慨著。
儒袍公子哥眉頭緊蹙,臉色變得冷峻起來。
這個賊眉鼠眼的家伙似乎沒有把他放在眼里,竟然自顧自地說起了風涼話。
“一個被趕下山的山賊頭子而已!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安安“哼”了一聲,不屑地嘀咕道。
聽到安安的話,儒袍公子哥的臉上露出厭惡之色,身后十幾名壯漢眼神不善地看向李三。
“他!他去文斗!”
李三退后兩步,嘿嘿一笑,伸手指向趙誠實。
頭戴青銅惡鬼面具的趙誠實站在原地,頓時迎來了安安和儒袍公子哥的目光。
“請!”
儒袍公子哥冷冷地相邀道。
安安看著近在咫尺的鬼面人,臉上的表情不斷變幻,最終卻沒有說話。
鬼面人的計謀令她印象深刻,但文采如何,她也不知道。
趙誠實肺都氣炸了!
李三真特么地嘴欠,這家伙得理不饒人,此刻又做起了縮頭烏龜!
現在,如果他拒絕文斗,估計一場沖突在所難免。由于自己身份敏感,他不想驚動當地官府。
“請!”
機械、冰冷的聲音從青銅惡鬼面具下響起,趙誠實只能接受儒袍公子哥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