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正陽還考慮如果可以的話,是否可以通過雷霆大伯的牽線搭橋,與其他有意到大陸來投資發展的香港企業家們聯絡一番,通過這種渠道邀請他們到銀臺來考察投資。
不過沙正陽也很清楚,實際上在這個年代,港資也好,臺資也好,更多的還是接歐美日本那邊的單,主要是為出口。
而在內陸地區在運輸和報關成本上的劣勢卻是是不言而喻的,哪怕是在工資、土地和稅收上能獲得更大的優惠,但考慮到這些港商、臺商對內陸地區的不了解,所以98年以前內陸地區的外資和港臺企業并不算多,能夠有幾家裝點門面已經是相當難得了。
所以沙正陽對這一點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真正局面好轉還是要等到好幾年后去了,等到大陸的民營企業開始崛起,電腦乃至半導體產業的迅猛發展引來臺資的大舉進入內陸,加上汽車、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日益興盛,才真正給整個大陸市場經濟帶來蓬勃的動力。
現在只能說是死馬當作活馬醫,試一試,能行最好,不行也算是探探路。
不過在和香港那邊接觸之前,肯定要獲得一些授權,比如在稅收的三免兩減、土地出讓金的減免甚至財政補貼等等上都要有一些政策出來,否則根本就沒法去談。
自己單槍匹馬肯定不行,所以需要一個助手,現在看來這盧雅就是一個很合適的人選。
“盧雅,這樣,你先去做一個方案構想出來,我看看,然后我去找桑主任商量,敲定如何來運作。”沙正陽下了決心,就不在繞圈子,“我有些資源,一個朋友在香港,他的伯父是個港商,在香港那邊有幾個廠,有意要回內地投資,我覺得可以去接觸接觸。”
“啊真的”盧雅又驚又喜。
做個方案簡單,關鍵還是在于資源,現在各地都在爭搶投資的情況下,想要引進幾家像樣的企業和項目有多難不用問。
如果不是東方紅酒業投資的自然堂水業,盧雅一直擔心銀臺開發區會不會一直是一個空殼子開發區了。
“這種事情我能騙人么”沙正陽笑著道:“不過這里邊肯定還有一些障礙,主要是我們地處內陸,他們這些企業一般都是做外銷單子,運輸和報關成本就是一個大問題,當然,我們也有優勢,就看接觸之后談得如何了。”
“沙主任,如果真的能夠拉到一兩個港資企業進來,那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市里邊每年都要考核引進外資,我們銀臺這幾年基本上都是零光蛋,如果今年能有所突破,不僅僅是開發區,就是對整個銀臺縣來說,意義都非同凡響,我覺得這完全值得我們下大力氣去爭取!”
看見盧雅眉飛色舞的模樣,沙正陽也有些好笑,這不是爭取不爭取的問題,條件達不到,或者說人家覺得在內陸投資不劃算,這事兒就肯定沒戲,沙正陽自己也沒有多大把握。
“行了,我知道怎么去做,你先把方案拿出來,尤其是對引入外資企業的一些獎勵政策要有一個大概的規劃出來,基本上可以參照市里邊那些開發區來考慮,咱們條件不如市里的開發區,肯定要有更好更具針對性的政策出來才行。”
這個時候盧雅的態度已經截然兩樣了,很爽快的應承下來:“行,我抓緊時間,先了解一下兄弟區縣的政策,再去參考市開發區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