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沙主任來我們宛州時間不長,對咱們宛州飲食還習慣吧”貝一河很大方自然的和沙正陽并行,“我帶你找家飯館兒,保證你滿意。”
“嗯,還行,漢東和漢西的口味的確有些差異,但是融合得也比較好,但和漢南差異就大一些。”沙正陽點點頭,“總的來說這邊兒這邊受鄂豫風味重一些,漢西受川秦風味更大,漢南那邊基本上就是川派風味了。”
“這是好事兒啊,融合了諸家之長,咱們漢東這邊的口味更豐富,其實你多吃幾回就會發現,一桌菜就有幾個派系的菜肴,相得益彰啊。”貝一河的口才也很好,畢竟是黨校當老師的。
“貝老師總結得好。”沙正陽夸贊道。
兩個人出了門,沿著街道向左,貝一河很顯然對這一帶的情形很熟悉,大概是一個人獨居,經常出來吃飯的緣故,所以對這一帶的飯館排擋都很了解,所以輕車熟路的就把沙正陽帶到了一家叫川越風味的飯館。
川越風味看著這招牌,沙正陽心里覺得好笑,難道是專門為自己準備的么不是穿越風味
一看到貝一河和沙正陽進來,老板便打了招呼:“貝老師來了今天吃點兒什么”
“嗯,沙主任,你喜歡吃啥今天你來點,下次我請。”貝一河坐下問道。
感覺到老板口音里有吳越口音,沙正陽估計這老板多半是江浙那邊的人,宛州市里雖然沒有三線企業,但是像真陽、裕城都有三線企業,這些三線企業不少都是江浙那邊援建的,工人大多數也來自江浙,尤其是電子電氣企業,像藍光廠、紅星廠、紅梅廠就是如此。
隨著這些三線軍工企業效益轉差,也有一些頭腦靈活自己也有一門手藝的人便主動跳出來,小日子反而過得更好了。
貝一河的口音里也明顯有著吳越口音,但是估計應該是在宛州這邊生活太久,所以普通話口音里基本上混雜了本地和吳越那邊的味道。
“我不太挑食,不過看這菜譜,好像是川菜風味和浙菜風味都有吧”沙正陽笑著道:“老板是那家廠里出來的裕城那邊還是真陽這邊”
貝一河驚訝的揚了揚眉毛,“沙主任對咱們宛州這邊的情況很了解啊,老板姓喬,裕城952廠出來的,能做一手很地道的浙菜,他老婆是川人,能做川菜,兩口子就開了這家川越風味。”
“那這東坡肉可是浙菜和川菜里都有,是那邊的風味”沙正陽看著菜譜。
“呵呵,兩種風味都能做,你喜歡江浙風味的那就偏甜一些,你喜歡川派風味的就偏醬咸一些。”貝一河還真沒想到沙正陽對飲食一道這么講究,居然知道這么多。
“那就浙菜風味的東坡肉來一個把,莼菜湯,嗯再加一個回鍋肉和螞蟻上樹。”沙正陽把菜譜遞給貝一河,“今天我就僭越一回了。”
“沙主任你太客氣了,要說我也是和市委辦有些淵源的呢。”貝一河不無感慨的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址: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