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兩天的接觸調研,他們幾乎將這一帶的家具廠、門窗廠、板材廠走遍。
不得不承認南粵和漢川的差距太大,這一帶隨隨便可以拉出幾十家企業來,問題是如何將這些企業吸引到漢川去投資卻是一個技術活兒。
在東莞和順德這邊打工的宛州人不少,來自各縣區,沙正陽估計至少在四五千人的規模上下,如果加上經商或者從事其他小生意販賣的,估計還要多。
宛州是漢川僅次于嘉州的人口大市,千萬人口,意味著,每一萬人中就有四五個在這邊打工,這個比例可不算小了,而且如無意外,這個比例還會持續增加。
根據上一回的調查表,沙正陽和鄭國忠他們重新設計了一個更為詳實的調查表,內容更加細致豐富。
同時也根據上一次的調查表反饋,香城縣政府也有針對性的對一些對方擔心或者疑慮的方面做了補充的完善說明,或者說改正。
對于這樣的招商引資方式,你要想通過當地地方政府肯定是不可能的了,誰也不愿意你這外地的來把自己本地的企業稅源給拉走,哪怕是擴大再生產,那從某種意義上是在抽本地的血,所以沙正陽和鄭國忠他們采取的都是通過本地宛州籍的工人掌握了解情況,然后再登門拜訪。
當然登門拜訪是以看望慰問在東莞、佛山這邊的宛州籍民工名義進行的,雖然這最后也這掩不住,但畢竟也算是一塊幌子。
遠來是客,無論這些企業主有無到內地投資意愿,但這些宛州籍民工的父母官來了,也當多認識一個朋友,所以沙正陽他們這一行也算是順利。
走了幾十家企業,幾乎每天都要跑七八家企業,上門就是簡單慰問,然后就是和老板交談溝通,最后就是詢問意愿,基本上沒有誰會直接表態,都會說要要根據情況綜合考慮,或者婉拒。
這種情形也在杜大偉身上一樣,那些建陶廠、石材廠,態度也基本一樣,很熱情,但是說到到內陸投資,那就不肯明確表態了。
不過這一趟走下來,名片收了一大堆,而這邊精心準備的有針對性的宛州及其兩縣的情況介紹材料也發出去了上百份。
幾乎整個東莞和佛山這邊的企業都知道漢川省宛州市在這邊來招商引資,熱情歡迎相關企業到宛州投資建廠。
光是做到這一步是見不到成效的,關鍵在于要把這些企業主們邀請到宛州一行,讓他們實地親眼看一看香城和北溪的情況,給他們講明宛州這邊的政策和優勢,而且可能這種情況還要反復幾次,才有可能奏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