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畫雖然又把紐扣好好炒了一把冷飯,但到底已經不是什么新鮮東西,因此熱度也并沒能持續太久。
等連環畫引起的轟動也逐漸消退后,楊主編終于坐不住了。
“小羅啊,這都過去兩三個月了,溫作家怎么還沒新作品出來。”
楊主編把羅家和叫到了辦公室。
說到底,紅星雜志雖然也是國內排的上名的大雜志,可跟其它雜志相比,并沒有什么獨具特色的優勢。
是――紅星雜志一直以來都把“創新”“進步”“關注時事”的主題奉為圭臬不錯,刊登的也都是發人省世的好文章,可業界的龍頭老大――人民雜志也走的是這個路線。
而且人家的文章比紅星的更創新、更先進,人手下作者整體的素質水平也要比紅星的高出一截兒去,人家的畫師不僅僅能給文章畫插畫,還能畫有關時事的漫畫――雖然在業界內不是獨一份,卻也做的是最好的了。
反觀紅星,手底下的作者雖然也不差,可一不是最好,二沒有特點,與其它的幾大雜志相比并沒有過大的優勢。唯一能說強于他人的,就是不斷吸納新人,也廣泛接受全國各地的投稿。
更重要的是,只要作品優秀,無論是新手上路還是老馬識途,紅星雜志一視同仁給他一個大版面;作品越優秀,刊登的書頁也越占優勢。
可以說,正是因為紅星的這一舉措,溫向平當初才會下定決心投稿紅星的。
當然,是不是真的這么一視同仁也難說,畢竟在溫知秋之前從來沒有初出茅廬的作家能把作品刊登在首尾幾頁的。
不過溫向平這篇也確實十分亮眼,紅星雜志將其放在第一面一點都不虧,反而收獲了可觀的利潤。
溫知秋的出現讓楊主編等人認為,或許民間確實自有高手在,于是為了不錯過像溫知秋這樣的潛力股和新興作家,也為了不放過每一個壯大紅星的可能性,楊主編下令,每一封來信都要認真,爭取再找出來個小溫作家。
而因為溫知秋這樣一個橫空出世的作家,第一部作品便登上了紅星雜志的首頁,許多自認有才的作家或預備作家也都受到鼓勵,紛紛來稿,一時間,紅星雜志每天都要收到摞成小山的信件。
哪怕小方他們已經做了一個初步篩查,把語句不暢的作品先一步篩了下去,但剩下的仍浩如煙海。
因此上到主編下到幾個小組長,全都忙的團團轉,甚至連下面的編輯也不得不臨時被抓過來干活。
而羅家和作為副編輯最后還得總審一遍,再加上之前去看了一趟溫向平,又堆下了不少工作,真真是忙的連口水也顧不得喝。
聞言,羅家和暗自苦笑,就這幾天,楊主編已經隱晦的跟自己提過幾次這事兒了,今天倒好,干脆挑明了。
組織了一下語言,羅家和說道,
“聽說溫作家最近已經在寫了,但是這陣子也正好是溫作家的復健期,進度難免耽擱一點,想必再過一陣子就會有好消息了。”
當然,羅家和是沒有特異功能,能和溫向平心連心的知道他現在正在寫新大綱的事情的,這些話只不過是寬慰寬慰急得冒煙的楊主編罷了。
但楊主編顯然沒有被寬慰到。
楊主編怎么能不急,上頭已經多次表示對銷量回落的不滿,責令他盡快應對,這陣子連他都親自去翻來信了,只盼著能再出個小溫作家。
可這眼也看花了,嘴巴里也急上火冒泡了,也沒見著一個再能與溫知秋比肩的新人,雜志自己養的作家也順著紐扣的思路創作或是干脆另想新出路,但最后不是模仿意味太重,就是毫無亮點。
但紅星雜志這么一個樹立多年的龐然大物,手下養的作家總是有兩把刷子的。
在仔細琢磨了紐扣后,也有人靈光一閃迸發出來好主意,刊登出來也有不錯的反響,只是都沒有達到之前紐扣所帶來的影響力。
所以,楊主編只能再次寄希望于溫知秋了。
“你還是再寫信去催催吧――”
楊主編仰頭灌下一杯水,緩解嗓子里火辣的感覺,
“不是我這個做主編的不體諒溫作家,上頭也見天的催,讓溫作家盡力吧――”
“好,那我現在去給溫作家寫信。”
羅家和應是。
楊主編疲倦的點了點頭。
被上頭一再叫去談話的不止楊主編,羅家和最近也被叫過去幾次,話里話外的意思和楊主編沒有什么差別。
大概是因為在體驗過領先行業的那種感覺之后,就不能再容忍回落到先前的狀態了吧。
羅家和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