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翻著自己的續稿,又看看手邊雜志封面上堅毅的青年,許昀心中沉淀已久的想法忍不住又發酵起來,而且比以往的每一次都要更猛烈。
許昀摸著封面上青年的眼睛,不由得抿起了唇。
與此同時,百里之外的第五大隊,溫向平已經收到了羅家和專門寄來的元宵特刊。
蘇玉秀和兩個孩子圍在他身邊看著封面上的俊俏青年嘖嘖稱贊,溫向平索性將書塞給了兒子,叫他讀給蘇玉秀和甜寶聽。
溫朝陽這些日子可是認了不少字,成語什么的也都會了不少,還把溫向平桌上的雜志都看了一遍,甚至還能寫一兩句小詩出來。
雖然句子不長,遣詞間也還有些毛病,不過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四個大人自然是不吝夸贊,溫朝陽得了夸獎,更有信心,也學的更認真勤奮了。
當下,溫朝陽也不扭捏,接過書就一字一句的念起來。
男孩子的聲音還帶著稚嫩,比起溫向平的念書聲也是別有一番滋味,母女二人聽得津津有味,李紅枝也從半導體邊坐過來,專心聽著外孫認真念故事。
溫向平看的心中一片和暖,面上不禁就帶起了笑意。卻很快收斂起來,又去讀隨著雜志一起寄來的私信。
信是羅家和寄來的,他剛剛已經看過一遍,現在再讀第二遍,眉間仍是忍不住浮起細紋。
溫向平自己在家里寫通常是一天七八千字的速度,一周也不過才能攢小四萬字,這還是一天到晚都閑著不用下地。
之前之所以能那么爽快的又是一次五章又是一次三章的,完全是因為溫向平起文比交稿早,手里存了底,但這么幾次加更,他手里早就不剩什么,每天都是日出趕稿,日落還在趕稿,還得抽時間看書做題,為幾個月之后的高考準備。
要不是他在開大惠山和蜀山之前早就把大綱打的差不多,只怕就更沒有這個速度了。
更何況元宵已過,今年過年又偏晚,眼見著天氣已經開始轉暖,正是該下地春播的時候,他雖然跛了腳,卻也是要下地幫忙挑擔栽苗的。
家中人口不多,正當年的男丁就更是只有溫向平一個,他不去挑擔,就只能讓溫朝陽和蘇玉秀去了,蘇承祖和李紅枝可是在地里脫不開身,那擔子不輕,他雖然不比村里的壯漢子,卻肯定比母子兩個強。因此到時候必然不比這幾日清閑,一日能寫四五千已經是要挑燈夜趕的了。
紅星雜志還想著讓他多多的更,真是太高估他了,何況還覺著千字三塊的價碼已經對得起他。
溫向平微微冷笑。
羅家和在信中并沒有避諱,直接把上層的意思寫了出來,再結合他這些日子陸陸續續從楊主編手里收到的信,溫向平心中也自有一番揣度。
思量間,溫向平拿了信紙寫下幾句話封好,趁著這兩天還不用下地,便去城里寄了信。
之前紅星雜志換了新封面新畫法,引得不少雜志期刊都聞風而動,模仿起來,一兩個月下來,竟也有了幾分味道。
這讓不少紅星雜志和溫知秋的擁躉者都著急起來。
好在很快,紅星雜志就趁著元宵特刊的機會,重新一刊封面。
封面上的衛華換了一身八路軍裝,正好呼應文中衛華正式加入大惠山獨立團,從此成為一名紅黨人。
身上的軍人氣質一如既往,若是仔細瞧去,衛華身上卻是更多了些滄桑之后的沉寂之色。
想到他先是手下軍團被打散吃了敗仗,又是眼睜睜見未婚妻死于眼前,身邊并肩作戰的兄弟也紛紛戰死沙場,就讓不少大姑娘小媳婦難過的流下淚來,男人們也不禁要滴兩滴男兒淚。
小方敲敲門,抱著個盒子激動的進了辦公室,
“羅副編,這是特刊的本周售量和讀者來信。”
羅家和掃了一眼,點點頭,
“行,放這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