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到這里,特別提醒道:“按照慣例,先期參與者,治權延續至少百年,經營之權永續,無故不得變更……”
“原本一方地界,不宜在此操之過急,但既然你急于求成,想要盡快得到更多人力和資源進行發展,我也就把他們召來此地,與你面談。”
李塵由衷感謝道:“魚道友,真是辛苦你了。”
魚游仙哼了一聲:“以后莫要后悔才好!”
李塵道:“人生匆匆,如白駒過隙,許多事情,我等得,先天大壽卻等不得,后悔做什么!”
說話間,幾名被介紹而來的豪強人物們也在打量著李塵。
他們都是之前封疆之主的后裔,三代,五代之后的人物了,對于先祖的事跡,也多停留在印象之中的記載,雖然祖輩口耳相傳的故事之中,多有篳路藍縷,但真要叫他們像草莽散修一樣品味個中艱辛,卻是萬萬不能做到。
他們如今也只是跟著金陽門和魚家投資押注,買定李塵這支潛力股。
好在這種事情終究不需什么感同身受,李塵的大體資料,他們也早已經研究過,多少還是心中有數的。
宴師匠面上洋溢著熱情的笑意,拱手為禮道:“李師匠,久聞大名啊。”
李塵笑笑道:“在下一介散修,何名之有?”
宴師匠道:“海眼城中,絕無僅有的雙魚師匠,豈是無名之輩可比?不過相較于此,我們更加相信的是金陽門遴選附庸之主的眼光,也相信魚家和東家的眼光。”
“此次幸得魚大小姐牽線搭橋,還望李師匠不吝開放,讓我等共襄盛舉。”
“我晏家鎮守漠林,成立大宴國,已有二百余年,多少也算有些建城立邦的經驗,派遣千名學徒,十萬勞工,任由差遣。”
李塵道:“我處資產有限,怕是供養不起如此之多的學徒啊。”
十萬勞工,猶且還好說,都是些普通的國中凡民,擁有足夠的糧食就能養活,但千名學徒,耗費可不少。
這是因為偃者學徒擁有修煉上進的需求,得花符錢甚至靈石等物維持供養,光是工錢,怕都得年耗百萬。
宴師匠哈哈一笑:“李道友誤會了,那些學徒可不是全為偃者。”
李塵問道:“那是什么?”
宴師匠道:“多是一些凡民匠人,擁有相當于學徒品級者罷了。”
他解釋道:“我們晏家立國之后,大興教育,頗是栽培了一批匠人,大多為相當于一至三級學徒者,雖然無法與掌握神通法術的偃者修士相提并論,但論學識,造詣,都已算是不錯。”
進行“人人如龍”嘗試的,絕非造化宗一家,還有李塵或者晏家這樣的各方人士們,培養出大量凡民之中的技術工人。
李塵聽到,面露笑意:“如此甚好。”
不過這么多人,不可能全部一下送來,于是兩人又再商定減免勞工,苦役之流,改為增加凡民匠人。
金家與黃家在人力資源方面不如晏家,但卻擁有著較為珍稀的元磁礦和各類藥材,李塵與他們商談了一番以物資充抵之事,尤其是掌握元磁礦的金家,更是深得李塵看重,當場與其約定進行長期通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