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若望行禮道“公主殿下,有失遠迎,敬請恕罪。”
建寧說道“湯神父不必多禮,我這次來就是特地來看望你的,聽說你病情反復,現在好些了嗎”
湯若望是德國人,他是神圣羅馬帝國的耶穌會傳教士,天主教耶穌會修士、是神父、又是學者。他在中國生活四十年了,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
他繼承了利瑪竇通過科學傳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歷法修訂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貢獻。大清國人現在所用的歷法,以及后市仍在沿用的農歷,就是由湯若望在中國明朝歷法之上測算改編的。現在正在擔任欽天監監正一職。
“多謝公主殿下關心,我已經好多了,只不過偶爾感冒,并無大礙,對了,我正好有好東西要給公主殿下看看,你跟我來。”
建寧能與湯若望結緣,還要感謝清朝皇子皇女的學習制度,湯若望是她西方科學的老師,雖然只是相處幾年的時間,湯若望就被鰲拜以可能是外國奸細的名義關了起來。
但是師生的情誼并沒有斷絕,建寧時常去牢中探望,而也正是因為有她的關系,即使在牢獄之中,那些獄卒們也不敢怠慢折磨湯若望。
等康熙親政之后,湯若望被釋放出來,但是到底身體大不如前,時常生病。于是建寧每每出宮,都會來探望于他。
湯若望從自己的房間中取出一個盒子,打開之后是兩只并排躺著的火銃,這種火器宮里也有,所以建寧早就見識過了,并不覺得有多意外。
建寧說道“神父,要給我看的就是這個”
湯若望說道“公主殿下還沒看到它的威力,我們去演武場那邊試一試。”
建寧對火銃的使用并不陌生,她填制好之后,瞄準前方扣動板機,向遠處的靶子發出一槍,砰的一聲后就用她比常人強得多的目測能力看到了結果,建寧驚奇的轉過頭說道“神父,若是我沒有看錯的話。這一把火銃射程竟然達到了百丈開外”要知道,之前在宮里見過的這種火器最遠只能達到幾十丈。
湯若望對這個結果并不意外,說道“公主殿下,我對填充的做了改良,而且也改良了火銃的結構,所以它的射程變遠了。”
湯若望說道“曾經我給你們上課時講過的原理,雖然學生們并不太想聽,其他公主格格都昏昏欲睡,只有你最感興趣。的成分中,硝的功用是氧氣,木炭能燃燒的原料,硫磺的功用則在于降低燃點,又在燃燒時提高燃燒溫度。而爆炸時的物理及化學反應又十分復雜。”
建寧接口道“是的,我還記得神父說過,由于在爆炸中只有大約百分之四十幾的成分變成了氣體,其余的都還是保持固體狀態的殘渣,因此的能量轉換效率其實相當低,一般使用的槍炮的出口初速都不會超過每秒六百公尺。”
湯若望十分欣慰,“沒想到幾年過去公主還記得。被普遍用來當作槍炮的推進劑,所以它的威力直接關系到這支手槍的威力。我的改良方向正是改變中硝的比例,使燃燒后的固體減少,便能減少對槍膛的堵塞。”
建寧又上了幾趟子彈,發現這火銃的射程真的比之前要提高了不少,第一發并不是例外。建寧說道“神父,既然火銃可以改良,那大炮是不是也可以”
如果軍隊中能配置上功能強大的大炮,戰斗力也會被提升很多。
湯若望說道“我也正有此意,之后打算多做些實驗,不過你知道我現在在欽天監工作,火銃還可以找到,但是大炮是受到兵部管轄的,他們不會把東西給我研究。”
建寧說道“我明白了,這件事情由我去辦,神父只要專心做研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