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回宮之后只來得及稍作整理,就被剛下了朝的康熙就派人來傳走了。
乾清宮西暖閣,御案上有一摞奏折,康熙的那些親信大臣也在。剛剛下朝的路上,武丹已經向皇上回明,三格格這些天來的經歷。康熙于是迫不及待叫她前來問詢。
康熙先打量了她一番,道“都瘦了兩圈,看來這場病把你給折騰得不輕現在可大好了”
建寧說道“謝皇帝哥哥垂詢,我已經痊愈,無大礙了。”
康熙看得出來,雖然她又瘦了,但是精神很好,臉頰也有健康的紅潤。康熙這才問出眾臣都關心的問題“朕聽說你抓了臺灣鄭氏的人,鄭成功死了,他們還打算對大陸用兵,這事可是真的”
建寧點點頭說道“確有其事,鄭克爽是鄭經的次子,還有鄭經的心腹馮錫范。沒有皇上的允許,我不敢擅自帶外人入宮,讓人先將他們押在步兵衙門,您可以派人去將他們押監起來。”
康熙說道“你回來得正是時候”他從御案拿起最上面一本折子,說道“這是福建水師提督施瑯上的折子,上面也說臺灣島內大亂,鄭氏內部爭奪大權,施瑯請朝廷派兵出戰。”
施瑯本來是鄭氏的部屬,不過因為鄭氏嫉妒他功高震主,使人設計害死他全家人,施瑯只身逃出臺灣,與鄭氏有不共戴天之仇。他歸附朝廷之后,向康熙上的第一道降表上就說請皇上允許他親手報仇。他時刻關注著臺灣島內動向,他在臺灣島那么多年又有內應自然消息靈通。但是如何證明真假,還需要進一步查實。建寧回來之后,才讓康熙更加確定施瑯所言不虛。
周培公說道“臣也請皇上派兵收復臺灣眼下臺灣群雄無主,已經起了內訌。故此,臣與施瑯的意見相同,請皇上趁此良機,下詔命令水師渡海東征,收復臺灣故土。”
康熙說道“嗯,朕早有此意,已令施瑯秘密訓練水兵,依你們看,如果東征臺灣,誰來為將呢”
明珠說道“臣推薦施瑯,他熟悉臺灣地形,精通海戰,素有海霹靂之稱,是海戰臺灣最好的人選。”
索額圖說道“臣有不同看法,施瑯雖好,但不適合為攻打臺灣的主將,他之前畢竟是鄭成功的手下,臣怕他到關鍵時刻不辦實事,還是福建總督姚啟圣為好。”
康熙沉思了一下,看了看熊賜履問“熊賜履,你怎么不說話”
熊賜履連忙上前跪下“圣上,臣和培公、明珠的看法并不相同,所以所以”
康熙說道“有話直說,何必這樣吞吞吐吐呢。”
熊賜履說道“是。臣以為,臺灣不過是一蠻荒不化的撮爾小郡,不足以視為大敵。何況遠征臺灣,就必須得度過百里重洋,無必勝的把握,戰敗則又啟戰端遺患無窮。眼下三藩雖平,狼煙未熄,吳三桂的孫子還在云貴邊境作亂,尚未平定。黎民屢遭戰亂之苦,期待生活安定,近來朝廷屢頒諭旨,都是要僵武修文,要致太平盛世,這才是百姓所期待的,還請皇上三思而后動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