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風聞言事一開,每個人都寫折子彈劾別人,例如官場風氣,這種大臣們極力在皇上面前掩蓋的事情就根本瞞不住了,多少或明或暗的事情都被捅了出來,正所謂何人提筆不參人,何人名下無人參
康熙看著幾大筐的彈劾折子,頭都已經大了,何況還有無數折子從全國各地雪片般飛來。如果這些折子中說的是真的,哪怕有一半是真的,那他身邊哪里還有人可用這滿朝文武,封疆大吏們,個個都要撤去頂戴花翎,拉去午門問斬如今看,不貪贓枉法的清官根本就是鳳毛麟角,為了保太平,以及所謂的合時宜,就連清官也要適當的行賄受賄才行
既然他身邊的這些都是奸臣,那他這個皇上是什么重用奸臣,難道他是個昏君嗎康熙氣得臉色鐵青照這個樣子看,大清很應該退回關外,該改朝換代了
康熙收了這些折子,讓人下去徹查,一時間人人自危,風聲鶴唳。不過,好在這些都是密折,沒有經過部議,只要康熙不說,沒人知道除了自己別人都寫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被參了多少本。
而讓康熙徹底爆發的是不久之后傳來的江南秋闈舞弊案。清朝的科舉,分南闈和北闈,北闈在京師,南闈在南京考試。這次應天府南闈出了舞弊的事,鬧得不可開交,康熙已經從魏東亭密折中知道。只因魏東亭奏得匆忙,細節寫得不詳細。
這一日康熙正和幾個大臣在暢春園的九州清晏商議朝政時,江南舞弊一案詳細內情的折子送到了,康熙一邊翻閱一邊沉思。
明珠知道,南闈主考左玉興和趙泰明都是徐乾學的門生,一旦興起大獄必定牽連自己,頓時嚇得臉色蒼白,心提得老高。
康熙皺著眉頭一邊看著折子,一邊問道,“今年南闈主考是誰推薦的朕記得好像是熊賜履”
熊賜履有點委屈地看了明珠一眼,低頭回答“是,是臣無識人之明,壞了國家擇才大典,求皇上重重治罪”
康熙說道“治罪忙什么事情還沒弄清楚各人有各人的賬,誰也不必代誰受過,起來。”
康熙邊說,又拿起一份奏事折子,這折子是江南巡撫遞上來的。上面詳細地述說了南闈考試鬧事的案情。
原來兩位主考左玉興和趙泰明收受賄賂,徇私枉法,將有才之士的卷子都名落孫山,讓那些賄賂之人或者是有官爵人家的子弟紛紛上榜。這下可是惹了眾怒,江南地區的舉子們抬著一座財神進了貢院,揚言要棒打兩位主考那兩位主考嚇得面無人色,匆匆逃跑,向江南巡撫求助,江南巡撫還不得不借調來一千名水師,前去鎮壓這次,對那些舉子們連哄帶騙,再加武力鎮壓,總算是沒讓他們把貢院給拆了,把事情按了下來。如今那些犯了事兒的舉子們,還在大牢里關著,所以他請旨問皇上,這些人如何處理。
看著看著,康熙已經變了臉色,好啊,堂堂的為國取士的考試竟然鬧出了這么大的丑聞貪贓受賄,竟然這么無法無天,差點讓舉子們掀翻了貢院,這簡直是恒古未有
康熙將折子一丟,氣沖沖的說道“你們自己看看,這丟人不丟人這下朝廷可是現了大眼讓人把老臉都揭下來了朕讓你們在朝為官,幫助朕同治這天下百姓,朕還任用出錯來了怎么會一個個變得貪得無厭,不能吸民脂民膏,就想盡辦法各處去搜刮銀子,連朝廷的科舉考試都要伸一把手,朝廷難道不發你們餉銀嗎,每年沒有冰敬炭敬嗎”
明珠熊賜履等人見到皇上動了真怒都嚇得忙跪下,低下頭去,大氣也不敢出了。
康熙冷笑道“朕恨不得直接提劍斬了那兩個蠢東西別以為你們做了什么朕不知道,那兩個主考官不過是朝廷三品官,他們怎么敢手伸得那么長,這種銀子都敢貪,說他沒有幕后支持誰都不會信,這次查出來,朕絕不姑息”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