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的成事,帶動了天下邊臣的野心。
章惇收復荊蠻的行動還沒開始,西南夷那邊就又要動手了。朝中遣了一名朝官去了梓州、夔州兩路擔任察訪使,目的就是這兩路不服王化的蠻夷。中書戶房檢正公事,雖然還不是核心,但作為新黨中堅力量的熊本,他被派去西南,可見新黨因為王韶的成功,而再難按奈下建功立業的迫切了。
王韶為大宋拓土兩千里,真宗以來,邊功以此為首。但也不是沒有后患,不少人都在擔心,自此以后,大宋的周邊將會永無寧日。看到了熙河經略司的成功,意圖仿效的官員不知凡幾。目標荊湖山蠻的章惇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前往西南、查訪梓州路、夔州路的熊本也是個例子。鎮守河湟、橫山的邊臣,都有可能為了功勛而挑起戰爭。甚至南面的大理、交趾,也都有機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好戰必危,如果朝廷不能早早的加以制止,遲早要在邊臣的好大喜功上吃一個大虧的。雖然沒有預言的能力,從記憶中也搜尋不到有關的歷史,但韓岡完全可以從眼下的局面中,推斷出最后的結果。
不過王韶離開了,熙河的盛宴也暫時結束了。秦鳳轉運司轄下諸軍州的倉囤中,已經沒有多少存糧,就算來接任的經略使有何雄心壯志,也得先等到填肚子的東西能準備好才行。
高遵裕領眾將王韶送出了十里之外,韓岡親自將王韶又送出十里。舉薦于草莽之中,數年相知之情,他也當多送上一程。
回頭已經望不到隴西城池,王韶撥馬而回,“遠送千里,終須一別。玉昆你到這里就停步吧……”
韓岡灑然一笑,也不惺惺做小兒女態,拱手回應:“半年之后,韓岡將至京城拜見學士。”
王韶放聲大笑:“就等著玉昆你來。”
目送著王韶的隊伍遠去,滾滾塵煙漸漸飄散。
韓岡掉馬回身,向著穿行在山巒之中的渭水上游望去。重鎮隴西,已經隱沒在群山深處。炙烤得火熱的天地之中,一時只有韓岡和他身邊的親兵。
馬鞭一甩,一聲呵斥,韓岡胯下的戰馬帶著他疾馳而出。奔馬如龍,包順送來的龍駒很快就將他的親兵遠遠的拋到了身后,
的的的馬蹄聲中,韓岡單人獨騎,向著隴西奔馳而去。
‘六二之卷——河湟開邊’完。
請期待下一卷,‘六三之卷——開封風云’
ps:下一卷開始,本書進入深度閱讀模式,也就是要登錄之后才能閱讀。這本書點擊一向很高,但收藏始終悲劇,希望還沒注冊的各位書友能用上一分鐘的時間,注冊登陸一下并不麻煩。而收藏之后,無論是閱讀新章,還是書評,都很方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