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大夢初醒,四下找人跑烏衣巷打聽,這才知道原來這平王府要大興土木。吳老爺子一狠心,捐了好些個古董珍玩和金銀珠寶,嘿,還別說,這過來李安城當了幾年安分王爺的平王還真就給吳家個看門管事,吳老爺子捧著腰牌樂呵了半天,懂點官場的朋友明面上羨慕,暗地卻說這老爺子傻糊途了,搖頭離開。
吳老爺子怎么不懂這點皇家腌臜事。太子登基,景王生死,聽說平王離京時,剛出江南道便遇到了截殺,五百多號侍衛浴血奮戰,最終只活下來十來位,就連平王一身上下全是污血,宛如殺神。就連到了自家封地的李安城,城里那些個老狐貍,官場混的,也都是喊些百姓做做夾道相迎的樣子,生怕惱怒了京城那位坐龍椅的,遭受無妄之災,這可是真的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事。
做了些面子工程的東西之后,夾著尾巴在家呆了好久,本想著平王會看穿這些把戲,上門尋事,誰知這平王什么事都私自咽了下去,深入簡出安分守己做著自己的瀟灑王爺,就連西蜀道遇襲的事也只字不提。也不知道有多少閑人酒客私下嘲笑過這平王的樂天知命。
談資笑料便是談資笑料,很快又被其他風云逸事給替代過去。而這番云淡風輕之后,太多人都忘記了這李安城其實還有個王爺,還有個平王府。
吳老爺子自然心知肚明,但想著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何不上了這王府的船,說不定還真的是條活路。這番路子走過之后,是不是活路不知道,不過這張虎皮扯還別說,除了逢年過節能在民眾心里有點印象的平王府也是開始走上臺面,官衙那邊還真的就此沒有再過來尋事找事。
他也安生的當了幾年的王府管家,耀武揚威了好久,而吳家更是乘著這王府的風勢,一躍成為這李安城的新貴,原本秉持觀望態度的世家沒見著皇城的欽差,反而見到了吳家的風生水起,紛紛效尤,拜帖如雪花般涌入王府。
這吳老爺子倒也是居安思危,想著鞏固吳家的地位,但想著錢財什么王爺府上也不缺了,錦上添花是好是好,但遠比不過雪中送炭。老爺子如今倒也實在,將家業什么全甩給了在王爺府上做管家的兒子,一天閑暇無事便喜歡出門晃蕩,聽人的贊賞遠比呆在家里要風光的多。
吳老爺子在李安城瞎轉悠的時候,恰巧又碰見早些年給他解夢的術士,眼睛一亮,迎了上去。誰曉得這道士一見富態的吳老爺子反而轉身就走,老爺子一見更覺得奇怪,快步追了上去,攔住之后問了句道長何至于此
一身青白道袍的灑脫道士隨意掐指一算,扶額無奈回應,吳老爺子缺份禮物送王府,貧道數年前解夢還沒找零,哪有不走之理。
吳老爺子甚是驚奇,也是覺得這道士有意思,看似道行不錯,但又沒有仙風道骨的距離感,他也從善如流,一手搶過道士手里的旗幡,哈哈大笑的道士帶往自家府邸。
暢談一夜之后,又讓兒子將道士推薦給平王。這道士也是不負眾望,只是一入王府便口出狂言說王爺有心事,心事又是來自城北。原本一臉慵懶神色的王爺瞬間驚怒站了起來,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道士。十數秒之后,平王這才斂顏坐下,退避眾人,只留下道士在廳堂,二人商談了數個時辰,道士離去。
再后來,平王花了近半旬的日子在府中筑了個亭臺樓閣。竣工那天,道士如約而至,在上面施展了一番法術,又給了平王幾顆珠圓玉潤的丹藥,再后來這個道士便不見了蹤影。而他則是拿了許多王府的賞賜歸家,又是借勢水漲船高了些許。吳老爺子逢人便笑,下巴都要脫落下來了。
一直到三天前,這道士來到平王府,與平王私下密議一番,具體事宜誰也不清楚,他只知道老王被授意去租賃了馬車。不過吳管家瞧著護院霍統領在府中戒備的樣子,也是知道了似乎有大事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