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種話,基本是可以忽略的,報價前的慣有說辭之一。
余耀之前已經盤算過了,看不懂卻能收來,他的來價不可能高,“老板,剛照顧你一單生意,這算第二單了。”
女店主面帶笑意,卻不說話,只看著男子。
男子仿若咬了咬牙,“這位先生,不打謊,我是整三萬收來的,你說出多少合適”
一般來說,若是貨主這么報價,“收貨價”是要堅持一陣子的。古玩一行,來個一成兩成的利,那是賠本賺吆喝。所以,報“收貨價”,意思并不是就是開這口價兒。
但是,這次余耀卻并沒有像買瓷枕一樣,回得那么高,而且也不順著他的口風說話,很干脆
“三千我就吃個餃子而已。”
男子的臉色不太好看,不由看了一眼女店主,女店主也有些意外,這小伙兒虛虛實實的,越來越琢磨不透了。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不要說余耀還價三千,就是還價三塊,兩口子那也不能急。他倆是在琉璃廠開店的,這點兒規矩要都不懂,那就可以關門大吉了。
“您不是開玩笑吧”男子又遞上一支煙。
余耀擺手,點了點他,“要是沒有這個農字,其實還能多出一點兒,但這個字算是個敗筆。我看著不舒服,估計懂行的都會有點兒介意。”
其實,余耀這算是棋行險著,這個“農”字,確實是關鍵,卻是鑒定真品的關鍵。他卻反其道而行之。
這和有些貨主處理有不易察覺的瑕疵的東西,是一個道理,買家看的時候,故意就指著瑕疵附近說“您可看準了”,而買家往往會就此忽略此處。
這件卵白釉小盤,的確可以劃歸到樞府瓷的大類。元代官窯,最出名的就是元青花和樞府瓷,但樞府瓷上,若沒了標示性的印字,想要判定,那可就不是一般眼力能達到的了。
有了眼力基礎,還得有足夠的文物知識儲備基礎。比如這個男子的知識儲備就不全。
樞府瓷在廣義上,或者說卵白釉官窯,除了特供樞密院,有“樞府”二字的瓷器;除了特供皇家宮廷,有龍鳳紋飾和其他字樣的瓷器;其實,還有特供元朝其他中央機構的瓷器。
目前,已經發現過有“東衛”字樣的官窯卵白釉,這也是特定官府用瓷,是供給“隆鎮衛親軍都指揮使司”的。
在這兩個基礎之上,還需要最后一錘大膽合理的推斷
帶有“農”字的官窯卵白釉,還沒有被發現過,至少沒有被公開提出過。這也是余耀敢拿著這個說事兒的原因之一。
不過,元代官窯制度,和明清官窯不一樣,沒有單獨設立御窯廠,而是官方定制。同時,除了瓷都的窯口,除了卵白釉,還有龍泉窯等其他窯口,也發現過帶有印字或者刻字的瓷器。比如“使司帥府公用”,就是使司都元帥府的定制瓷器。
結合元代的機構設置,余耀認為,這個小盤,應該是大司農司定制的官窯卵白釉
大司農司的設立,比樞密院要晚,聽名字大體就知道是干什么的,“凡農桑、水利、學校、饑荒之事,悉掌之”。
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本來并不重視農業生產,大司農司設立晚很正常,這個中央機構勢弱也很正常。所以,少見定制的官窯,還是很正常。
這是一件大司農司定制的官窯卵白釉,也屬于廣義上的樞府瓷。
價值上沒有具體可以參照的東西,但不論從工藝上,還是顯著性上,都不如特供樞密院和皇家宮廷的官窯瓷器。只不過文物價值很高,畢竟之前沒有公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