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爺的這么吊人胃口有意思么”
老周卻在一旁笑道,“是人家沒說完,你非要著急打斷。”
余耀則直接說開了,“根據野史的說法,這個小宋,不是因為他姓宋;這個自造,也不是留給自己用的”
元代初年,因為戰亂,不少窯口都被毀了;高水平的鈞窯工匠也是越來越少。這位小宋的父親,則是一名技藝高超的鈞窯工匠。
后來,小宋的父親被元軍征收,成為一名匠戶,年幼的小宋跟著父親入了匠籍;所謂匠籍,就是你得一直從事手工業,子承父業代代相傳,不能再干別的了。
小宋深得父親真傳,也很有天賦,一步步成長,鈞窯制瓷水準越來越高。特別是對窯變的控制,也越來越高明。
小宋漸漸有了名氣,但是匠人身份低微,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姓甚名誰,只知道他是南宋遺民,便習慣稱呼他為小宋。
而小宋被叫多了以后,干脆也就自稱“小宋”。
鈞窯的窯變釉色,在宋元時期是很受歡迎的,同時高水平的鈞窯瓷器,價值自是不低。元代疆域極大,亞歐通商便利,包括鈞窯在內的很多瓷器,在歐洲的銷路都很好。
這時候,忽必烈的曾孫、懷寧王海山,召集了一批能工巧匠,專門為他燒制瓷器,銷往歐洲。
這其中,就有小宋。
小宋的技藝出眾,他燒制的鈞瓷,深受歐洲商人喜愛,獲利無數;同時懷寧王也很喜歡,于是越來越器重小宋。
1307年,懷寧王海山登基,就此成為元代皇帝之一,是為元武宗。
而此時的小宋,卻因為篤信佛教,產生了想出家為僧的想法。可是,不要說入了匠籍不能出家,就是元武宗,也不會同意小宋放手燒制鈞窯瓷器。
這種情況下,小宋也沒辦法,便在元武宗的默許下,給很多寺廟燒制瓷器。
1308年,一座大型寺廟重修完成;此后,小宋耗費了一年心血,為寺廟燒制了一件佛前供器香爐。
1309年九月十五,香爐燒成。這件香爐,是小宋燒造的鈞窯瓷器中,最為滿意的一件;于是,他便第一次在自己燒制的鈞瓷上刻了款兒
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爐一個。
為寺廟燒制的,卻要刻“自造”,是因為小宋在內心深處對佛教的虔誠,所表達的意思不言而喻。
在這件香爐燒成之后,小宋就此銷聲匿跡。這也是他在歷史上沒有留下真實姓名的原因之一。
小宋走后,元武宗的心理比較復雜,當然會發怒,更有深深地惋惜。
元武宗慨嘆小宋一走之后,鈞瓷神技從此絕矣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這件“小宋自造”香爐出土,隨后便進入了博物館陳列。
“己酉年,小宋燒完這件香爐就遁世了,而你買下這件,卻是第二年庚戌年的,這能說得通么”濮杰不由問道。
余耀抬手一點香爐,“不僅說得通,而且,更加說明是真品,斷然不可能是仿造”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