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介爸爸和那群朝鮮叔叔走的時候,淮真送他們到企李街車站。
幾個叔叔上車前忍不住地問:“好奇怪,為什么華人都不講英文?”
淮真想了想,說,“因為華人太多了,大家都被困在這個社區里,根本用不著和白人打交道。”
雪介爸爸聽完,了然大笑:“他們不在乎講不講英文,因為大家都不講!”
淮真覺得有點抱歉,只好跟著一起笑。
雪介爸爸又說,“但是我非常喜歡他們。有時間,可以常來做做客嗎?因為我們有非常多衣服要洗。”
淮真忙說,“一定!歡迎時常來。”
朝鮮叔叔們拉動了阿福洗衣的生意,也使得阿福每天十四小時工作時間不夠用了。雖然羅文一早提過讓他請個幫工,但洗衣鋪生意有限的前提下,阿福沒空,也懶得動心思去改革這門老手藝。
這下好了,生意上門,招工迫在眉睫。
羅文有建議過阿福:“招個會講英文的。三藩市誰的錢最好賺?因為你不懂英文,不知遺失幾多白種顧客。”
云霞提醒母親:“會英文的,工資起碼是不會英文的三倍還多。而且,唐人街上,學懂英文了,誰還肯在華人店里下手搓衣服?”
阿福就笑了,“先別說洗不洗的問題,首先晾衣服的地方就不夠。”
淮真說:“要不裝個電話機?”
一家人都笑了,說,“妹妹,裝個電話一百多美金。一個月下來,光電話公司通信費也不止十多塊,加起來,再添幾美金,足可以招個英文工了。”
淮真說,“不是說最近鼓勵早晨七點至八點時段,和晚上九點至十點時段通電話,所以這兩個時段通話免費嗎?這時段,剛好我和云霞都在家里,如果有電話進來,我們分別來接就好,每天只占用一點點送衣服的時間來接電話。對外張貼廣告,告知免費致電送洗衣的時段。季叔再花不到二十美金招個不會講英文,但洗衣服手腳麻利的,順帶早晨送衣服……”
晚餐桌陷入沉默。
羅文第一個起身去拿算盤,啪嗒啪嗒算下來,保守估計下,每個月收入能翻兩倍不止。
算完回來,羅文難掩喜色地說,“我前些時候,聽做家政那家白人太太說,因為大蕭條,好多白人早晨都會經過唐人街,購買華人家庭準備的餐盒;也有一些人愿意來唐人街買中國商場的廉價衣服。市政府為了表示鼓勵,給唐人街一些商鋪電話裝機優待,符合資格的商戶,可以去市政廳領取申請表。那位太太說,出示近幾月的納稅、收入增長證明就行,如果近期計劃擴張店鋪的,沒準就能申請上。”
唐人街大商行,大公司那么多,這種好機會怎么輪得到我們呢?
仔細想想,淮真突然明白過來。
光稅收證明這一條,就能把那些大商行嚇退。這些薅資本主義羊毛的賺錢機器,哪里敢為著一只電話機在美國政府面前暴露自己家里有錢?
從那天起,阿福洗衣變得忙碌起來,全家人都為著近在眼前的新生活努力。
羅文沒有再提過想要搬新公寓,不想住商戶樓上作商人婦。但是她仍然很愁家用,淮真明白羅文是真的將她當半個女兒,在為養活閨女作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