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他們兩人因為看到奏章上的數據觸目驚心,從而被嚇到了;而是他們大概猜出來了,皇帝要他們去干什么,他們倆才嚇到了。
拖欠賦稅和官紳優免的事情,就是大明朝的兩大禁忌,除非是那種真正具有為國為民胸懷的人,才會去碰;
而張溥就他掌控科舉一事就能看出來,他真是為國為民么真要這樣,難道他不知道,截斷了他人正常科考之路,對于國家的危害有多么嚴重
至于吳昌時,就更不用說了。在原本的歷史上,為了權力,他甚至都干出毒死張溥,試圖取而代之的事情,由此可見,他能真正為國為民
而他們兩人又都是官場中人,豈能不知道,如果他們去碰這兩件事情,那么他們接下來會面臨什么情況
崇禎皇帝一直看著他們兩人,見他們的表情變化,便知道他們心中想什么,當即心中一聲冷笑,你們不是復社首領,清流領袖么剛剛還信誓旦旦地說要為國為民,要忠君報國,那么這事情,就是要你們去辦
其實,在溫體仁當首輔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復社對大明的危害,因此,他當時就想整治復社。可是,復社的力量太大,就算溫體仁是首輔,卻也沒有什么辦法,不但抑制不了復社的壯大,甚至還連累他的兄弟溫育仁,被復社背后的地方官羅列了罪名,抓進了大牢中。
此時,崇禎皇帝看到張溥和吳昌時雖然看完了,卻低著頭還在假裝看奏章的樣子,便輕嘆一口氣說道;“朕這一次出去,算是真正體會了什么是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卿等可能不知道,看著這種情況,朕深感痛心。每一具白骨的背后,有多少親人的淚水思念每一個斷壁殘垣的背后,又是多少家百姓的家破人亡朕剛才聽到你們同朕一般,都想著為民解憂,這樣的事情,朕相信卿等二人見了,也肯定是非常痛心,對不對”
張溥和吳昌時此時一聽,終于知道皇上為什么從一開始見面就夸他們兩人,原來是埋了個坑讓他們跳,心中不由得非常無語。
可對他們兩人來說,不要說如今是在御前,哪怕不是在御前,他們對于這種事情,至少要表現得痛心,表現得為國為民才行,因為這是他們揚名的基本。所謂清流領袖,大明朝的正人君子,就是要有這樣的表現才行
因此,不管他們心中怎么想,都一起向崇禎皇帝表態,他們也確實很痛心。
崇禎皇帝一聽,便嚴肅了臉,指著他們手中的奏章說道“之所以有這種種慘狀,皆是因為朝廷無錢糧,天災面前,根本無力賑災所致。而要是這些欠賦,還有那些優免之外的丁田都能上繳賦稅給朝廷,朕相信,百姓就不會再有如此悲劇發生了。”
說到這里,他看到張溥似乎想說話,心中便一聲冷笑,搶先一步說道“因此,卿等兩人年輕有為,自有一股銳氣,朕剛才也看到了,聽到了兩位卿的心跡,忠君報國,為國為民,此事不交給卿等兩人去做,朕都覺得埋沒了人才”
張溥和吳昌時兩人聽得心中連連叫苦,就知道皇上會這么說。可是,這兩個事情,實在是不能去做啊
這么想著,他們互相看了一眼,見對方眼中,壓根就沒有搶先答應的意思,就知道對方其實也想自己去包攬下來。不過,可能么誰傻
于是,他們又轉頭看向崇禎皇帝,急中生智之下,就想說話推辭。
不過,崇禎皇帝還是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聲音轉冷了一點道“朕知道此事甚難,怕是會惹來一些不良官員的報復。不過卿等放心好了,有朕在,任何人都動不了你們,這一擔當,朕還是有的。當然了,你們也不能辜負朕的期望,也得有擔當起來。要不然,前車之鑒可是剛在年初就有過的。”
他所說得前車之鑒,指得就是年初時候,不少官員托口生病不上朝的事情。當時,崇禎皇帝就狠狠地懲治了一批人,甚至連當時的內閣輔臣方逢年也沒有逃過,連降好多級,去當了一個德州知府而已。
張溥和吳昌時自然知道這些事情,可是,相對于去做那兩件事情來說,他們心中立刻就能衡量出得失來,寧可暫時不當官,都不能去得罪那么多同僚。
這么想著,他們兩人又互相看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了這個意思。
然而,不等他們找借口,崇禎皇帝的語氣又冷了一分,冷冷地說道“朕相信卿等二人應該不會讓朕失望。要不然,剛才就是在朕面前,謊言騙朕,什么忠君報國,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都是謊話了。犯下欺君之罪的,正陽門城頭上才剛剛取下的人頭,就是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