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開始喜出望外,然而,實在是太出乎他們的意料,又覺得這不可能。因此,他們大都待著不敢動,就怕誤傷。不過他們卻一個個都睜大了眼睛,想要第一時間確認到底是不是官軍
這支偷襲的軍隊,當然是吳三桂所部了。他是掐好了時間進攻的,因此,沒過多少一會時間,東邊的天空,就露出了魚肚白。晨光灑向草原,讓人能基本看清情況了。
只見正在四處追殺假韃子,或者在解決幾處負隅頑抗的騎軍,不就是穿著大紅鴛鴦戰袍的朝廷官軍,旗號上一個漢字“吳”,就在晨風中迎風飄揚。
“朝廷官軍,是朝廷的官軍,我們有救了”立刻,有人激動地大喊了起來,那喜悅之情發自內心,溢于言表。
更有人看到了帥旗之下的那名將領,忍不住也跟著大喊道“是吳大帥,是吳大帥”
吳三桂在西北征戰了一年多,有人能認出他來,并不奇怪。
這個時候,是吳三桂突然出現在草原上,攻擊押解他們的柴時華所部,讓這些大明百姓再無疑意,紛紛自覺解開腳上的繩索,仿佛多了無窮的力量,全都投入到對假韃子的圍攻中。
這一場戰事,其實壓根就不能算戰事。雙方的人數雖然差不多,可精銳程度實在相差甚遠。
吳三桂所部,乃是關寧軍中的精銳騎軍,而他的對手,柴時華所部,則是一群烏合之眾。更關鍵的是,在受到吳三桂所部攻擊之后,不管是柴時華還是西林覺羅,都是第一時間選擇了逃跑。
由此,戰事根本就是一面倒的戰事。明軍將士們從一開始,就是在四處追殺假韃子而已。
吳三桂借助著晨光,發現自己的手下已經殺了不少敵人,反正柴時華所部的步軍,根本就跑不掉,而騎軍在慌忙之間,也只跑了估計五六十騎而已。
整場戰事,并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就結束了。
所有的大明百姓歡呼起來,紛紛向吳三桂跪倒,感謝他的救命之恩。
看著四千多青壯跪滿了草原,其中還夾雜著柴時華所部的俘虜,也有一千多人。在他們的邊上,躺著一地的尸體,鮮血,殘肢,一車車的糧車,大明將士們興奮地表情
這樣一幅畫面,讓吳三桂涌起從未有過的興奮,男兒的熱血在他身體里翻滾。
這樣一場大勝,可是自己一個人打出來的吳三桂在心中興奮地想著。
這一戰,可以說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勝仗了,打得暢快淋漓。心中得意之下,聽到那些大明百姓一個個都對他感激涕零,就不由得更是高興。
張開嘴巴,正想說點什么時,忽然,他的腦海中猛地閃過一個記憶,自己的身邊,不是有可能會有廠衛密探的么自己的所有言行,很可能都會傳到皇上那邊。
這么一想,吳三桂立刻改變了想說得話,就見他雙手抱拳向上一示意,臉上露出虔誠嚴肅之意,大聲說道“本帥奉皇上密旨,前來搭救爾等。你們要謝,就該謝皇上”
這樣的話,對于盧象升他們來說,那是時刻記在心里的。不過被祖大壽影響過的吳三桂,卻是不容易在第一時間說出口。
大明百姓們一聽他這話,自然也對皇上感激涕零,這個就不用說了。
看著這些百姓在興奮之后,一個個癱倒在地,顯然是餓的。于是,吳三桂便責令那些俘虜立刻生火做飯,同時,等待追擊的手下返回。
這一次,大明百姓當然是能吃飽的。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慘遭遇,似乎在這一刻遠離了這些大明百姓,他們大口吃著飯,大聲贊美著皇帝和吳三桂,興奮之意,那是怎么都掩蓋不住。甚至有不少人,紛紛向吳三桂表達,想要和他一起打建虜,打那些蒙古韃子,打那些大明叛徒。
吳三桂巡視著,心中感受著這些大明百姓對他的敬意,可以說,從未有過如此真誠被人敬仰的感覺,讓他心中感到非常地享受。
就在大明百姓們吃得差不多時,追擊得明軍回來了,向吳三桂稟告他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