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外,怕明軍突圍的壓力下,建虜也真是豁出去了。體力勞動這種重活,糧食管夠,要不然也沒體力修筑工事,沒幾天,就挖了道深溝,兩道圍墻,算是把耀州驛徹底得圍死了。
所有建虜都松了口氣,樂呵呵地等著耀州驛的明軍吃完糧食吃樹皮,吃完樹皮吃馬,吃人,最后投降。
不過,多爾袞心中那種不妙的感覺卻越來越重。為此,他再三確認放出去的探馬,到底有沒有情況
可是,探馬的回報,是連蓋州盧象升所部都沒一點動靜,絲毫不見要增援接應的跡象。
這個情況,讓多爾袞迷惑的同時,就更是有不妙的感覺。
對此,多鐸倒是安慰他道“明軍估計是看到我軍守備森嚴,因此不敢突圍,就在等著我軍防御松懈的時候”
“但明軍為何一點動靜都沒有露出來,反而比我們還先修筑好防御工事,就好像怕我軍進攻一樣”多爾袞聽了,還是心有不解道,“難道明軍看不出來,我軍是要用困敵之計,并不是要進攻的么”
這個確實也是反常,不過多鐸還是有話回答道“明國狗皇帝老奸巨猾,或許這就是他迷惑我們之舉吧他做出姿態,就好像要堅守的樣子,可實際上,卻打著主意突圍,多少能增加突圍的突然性不是”
多爾袞聽了,好像覺得有點道理,但是,大清這邊問題也不少,最重要的,還是一件事情,便還是帶著憂慮說道,“可我軍的糧草怎么辦恭順王那邊的糧食,還要應付大清過冬的。就算抓住了明國皇帝,能從明國換來糧食,可也要有段時間等待的,而我大清所有的糧食,都已經用于此戰了”
多鐸聽了,不由得沉默片刻,就又安慰道“沒事,我和這支明軍交戰已久,能算得出來,這支明軍的糧食不會有多少的。如果沒有料錯的話,他們肯定會比我們先缺糧”
聽到這話,多爾袞不由得欣慰了很多,只能希望事實就是如此了。
然而,事實的真相是,崇禎皇帝既然決定要用這個計策,又如何會忘記這么重要的事情他早就聯系了盧象升,讓盧象升那邊運糧藏在了耀州驛。這些糧食,多鐸在海州,自然是不會知道的。
不過,看著耀州驛的明軍沒有一點慌亂的跡象,細心的岳托就有點懷疑了。這一日,在他們的議事中,他就提出了這個問題。
對此,多鐸給了他答復道“你自己想想,這支明軍在海州和我們交戰的時候,帶了多少物資,你多少有個數吧這過去了多少天,人吃馬嚼的,搞不好馬上就要斷糧了。之所以你能看到明軍好像不慌亂,那應該是明國皇帝故意讓你看到的,好讓你松懈。等你放松防御的時候,就是明軍突圍的時候”
“對,這支明軍絕對不會有太多糧食的。”豪格聽了,附和了多鐸的話道,“就那么多偏廂車,還能剩多少糧食”
岳托聽了,自己仔細回想了一會,好像感覺這支明軍的糧食確實不會多了。于是,他松口氣道“好,那就讓手下全都加強戒備,越是要成功的關頭,就越是不能松懈了就等著明軍餓肚子的那一天”
聽到這話,中軍帳的這些奴酋,就都笑了。
他們都是久戰沙場之輩,特別是在海州和明軍交戰已久的岳托、多鐸和豪格,對于明軍的精銳,那是深有體會的。如果能這樣把明軍這只老虎給困死,輕松勝之,那就最好了。
可就在這時,帳外忽然傳來急促地腳步聲。隨后,一名多爾袞的親衛扶著一個信使,連通報都不通報一聲,就直接闖進了中軍帳。
多爾袞等人聞聲看去,發現這個信使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使,頓時,他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升起了不妙的感覺。該不會是明國狗皇帝的幺蛾子出來了吧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大清的八百里加急,每次都不是好消息。至少他們印象非常深刻,先皇就是被這八百里加急,好多次給氣得吐血的。
多爾袞臉上剛有的笑容,立刻就消失無蹤,甚至連坐都坐不住,立刻站了起來喝問道“盛京有事”
這個時候,能派八百里加急趕來的黃馬褂,除了盛京,也沒有別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