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加大了生產不過二百多萬的產量,從美國人那里空運了三百多萬彈藥以及靠復裝子彈支持,才緩解了彈藥危機。
可先鋒軍12萬作戰主力部隊需要的沖鋒槍9毫米子彈僅僅每人裝備一個基數,就需要三千多萬發,就算其中很多人不裝備沖鋒槍,也需要兩千萬發左右的量。這還不考慮復裝彈和后方儲備的問題,也不考慮其他隊伍的沖鋒槍彈藥消耗,更不考慮111方案只是最低標準,戰場上的各種損耗會導致彈藥消耗數量激增。
很多戰事打起來,1個彈藥基數就算考慮到了部分損耗,也根本不夠。1個基數只能維持短時間的戰斗,卻沒法維持長時間的戰役。現在先鋒軍三面皆敵,也可能三線作戰,全部隊伍都會出擊。彈藥消耗就沒法騰挪,消耗也遠大于產量。
壓制住了日本人的空中優勢后,駝峰航線運輸量不斷攀升,不過還是受到了印度戰事的影響,過去的9月份,運輸量大約不到三千噸。
支持在國內和先鋒軍地盤上的美國陸航的油料、零配件和其他補給就占去了近兩千噸,剩下不足一千噸主要供應國內,能分給先鋒軍的只有一百噸左右,相當于六七百萬發子彈。
先鋒軍需要美國人空運支援的物資很多,也要考慮空軍所消耗的油料和零配件問題,就算10月份以后駝峰航線的運輸量還會增加,能補充給先鋒軍的子彈也不會太多,何況機槍用的792毫米子彈同樣消耗巨大,基本上都靠美國人空運來支持了。
彈藥生產的缺口巨大,運輸缺口更大。
1個彈藥基數各部隊可以由各部隊的后勤部門攜帶分配,運輸方面早就定好了的,可后邊供應的彈藥就得根據實際情況來分配了。通訊不便、交通不便,指揮體系不暢通,戰術方法不同,難以把彈藥補給準確到位。有的隊伍或許有剩余,有的早就打空了,尤其是新兵,初上戰場一口氣打光所有子彈的事情很平常。
比如防御戰和追擊戰消耗的子彈就不一樣。之前第2旅追著泰軍攻城略地,差點把子彈都打空了,后勤卻供應不上。幸虧泰軍被打怕了,只顧逃命,不敢還擊,日本人又兵力不足,耽擱了時間,否則這支部隊處境就危險了。
地盤大了,陣線拉長了,現在送往前線的彈藥就很困難,更不用說再啟動大規模戰事了。
這還是沖鋒槍子彈一項,同樣緊缺的還有機槍子彈、迫擊炮子彈以及食品供應等,壓得后勤喘不過氣來。
先鋒軍的后勤系統已經是比較先進了,經過后世經驗和詳細計算優化的,就連各主力作戰部隊中,都有三分之一的人員是兼職后勤人員,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輸送,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物資的匱乏和環境的惡劣,注定了難以支撐這么龐大的消耗。
就連美國人都因為供給和運輸方面的事情頭疼,而不敢大規模采用全自動武器,更不用說困守一隅的先鋒軍了。
先鋒軍的一場場勝利都是用金錢和大量物資堆起來的,隨著隊伍的不斷擴大,消耗的金山很容易崩塌把人壓垮。
李衡也暫時沒辦法,只能削足適履,先提議減少軍隊的數量。
“軍隊不會再大規模增加了。我們條件有限,還是要貴精不貴多。”趙易給他吃了顆定心丸,但趙易的心里也滿是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