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華夷大防依然流行。
國人雖然在西洋人面前抬不起頭來,面對一些落后國家還是瞧不上眼的。
在沒有掀起納妾風的情況下,也使得當地人更加熱切的給自家女子找一個出路。最終只有少數優秀的當地女子才會搖身一變,吃上代表身份的福利糧。
這也是當地人能接受的,沒有哪個人能傻到坐視本群體集體打光棍。趙易也不愿意為一下子就安置一千萬個姨太太的后代操太多心,葉關所說的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
絕大多數士兵也沒有納妾的想法,他們都想找一個國內的婆娘安安穩穩地過一輩子。
國內女性移民到來的消息,讓他們騷動了起來。
趙易卻需要考慮更多問題。
“不能都結婚。士兵結了婚,戰斗力會受很大影響的。”葉關就不贊成過早解決士兵婚姻問題。
很多士兵父母家人都不在先鋒軍根據地,他們中很多當兵是為了吃糧。孤身一人還能拼命,有了父母妻兒也能為了保護家人拼命,唯獨娶了新媳婦,有了小家,顧慮就多了。就連趙易也需要考慮,戰場上士兵犧牲了,新婚不久的寡婦也就多了,以后會引發更多的麻煩事。
“必須制定個標準,限定數量。”堵住口子不放也不行,趙易只能一手畫餅,一手節流。
首先在年齡上卡了一下,男不到22歲,女不到19歲,不能結婚。
很多十七八來先鋒軍當兵的,距離22歲還差著一截,也并不是很著急成家立業。
民間也是執行了這個標準,在軍隊大背景下,倒是沒有太多人反對。
“結婚稍晚一點,精氣神才長夠了,后代才更聰明健康。”對那些開明的,就用這些科學的理念來說服,其他就用福利待遇的紅杠杠來限制。違規了,福利待遇的標準降低可是實實在在的。
其次,當兵未滿三年,又沒有達到營長和三級軍士長的級別,也暫不提倡結婚。
先鋒軍的營長和三級軍士長已經很少沖鋒了,雖然也有犧牲畢竟是少數。
“這個標準是不是低了些我記得還有個285標準的。而且這個暫不提倡并不是禁止,有些不標準。”李衡覺得標準應該更嚴格一點。
“不一樣,干部和士兵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其實趙易心中也是很矛盾的,“軍人們若是早成家,對根據地也是一種穩定,也利于對我們先鋒軍政權更多的認可。”
先鋒軍成立還沒有三年,若要卡這條標準,個個都不合適。只能用提倡,而不是強制命令。
三年其實很快也能過去,畫個餅總有希望。
自個兒訂婚的,先鋒軍也管不著,甚至私下里結婚同居的,先鋒軍也管不了那么嚴格,但結婚必須登記領本本,才能受到法律保護,否則福利待遇和撫恤金是領不到的。士兵留遺書的是另外一回事,但最多領到一次性撫恤金的遺產,卻沒法享受到長期撫恤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