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三,修電線桿子回來了這電線桿子豎起來,我們這里也能通電了吧”趙和平剛下班就在村口碰到了村長鄭老頭,被他攔住了。
先鋒軍這些新建村鎮,特地打亂了宗族勢力,幾乎沒有以姓為名的村鎮。各村鎮姓氏都很雜,也沒什么族長家主冒尖,當初選村長的時候,大多數是看在建村時候,誰有能力誰為村民辦事多,才被一個個土豆選票選了出來當村長。
當初他們村是一口氣建起來的,也談不上誰資格老。雖說有建設兵團在其中幫忙建設規劃,但鄭老頭跑前跑后,還當過一陣偽保長,也算是有見識的人了,村民們別無所選,也就把土豆投給了他。
鄭老頭做村長也算上心,畢竟上車伊始,有補貼可拿,有先鋒軍最重的功勛可積累,心中有干勁。何況旁邊還有個上級派下來的書記監督。
“暫時還通不了。”趙和平老老實實正說著,已經眼看著村里的那個劉書記也扛著一把鋤頭來到了村頭。
先鋒軍的村書記是外調官。除了那些傳統華人村鎮,在這種各地人都有的新村鎮中,也沒太多排擠。
劉書記還是個退伍的老兵,這可是先鋒軍最受歡迎的身份之一。據說劉書記的福利等級是六級,屬于尊敬級,完全可以靠吃皇糧養活一家子人了。
東聯國建國后,先鋒軍的七級福利待遇繼續推行,不過待遇有了些調整和改變。
一級繼續保持了一個月十斤標準糧。再降下去就要取消福利待遇,而且降低家庭成員福利待遇的牽連,讓人不得不琢磨一下這個懲罰級的威力。
二級也維持著一天五兩標準糧的額度。看似和第一級糧食供給數差別不大,但這個懲戒級不需要連累家庭成員,和懲罰級已經是天壤之別的變化了。
有文化人就為此詬病第一級的福利,言稱這是連坐。
“華夏千百年來就是以宗族家庭為中心,就算是現在也很多人不知國而只知家,連坐才是震懾的有效手段。為了維護初期的穩定,連坐也必不可少,等什么時候徹底穩定下來,才能談個人解放,不需要這個戶口簿了。”趙易對此不以為然,指著代表福利制度的戶口簿曾不屑道。
這一步福利的過渡足以讓很多人驚醒,暗自惶恐。何況懲罰級后邊真取消了福利待遇,更是連很多土著人都不如。
第三級和第四級的也都保持不變。
一個七兩,一個一斤。以這個時候人飲食狀況,一天能吃一頓飽飯,但都無法頓頓吃飽。
先鋒軍向來鼓勵勞動,不提倡養懶人。福利待遇只是補貼,不是養閑人。
就算連獲豐收,先鋒軍也養不起那么多閑人。
三四級是人數做多的級別。就算一點點的提升,總數也是一個天文數字。在勒起腰帶搞建設的時候,真不適合放開肚皮吃大戶。
略有些變化的只是第四級的標準級加了一點副食品和其他衣食住行上的補貼票據,讓三四級檔次拉開,可以讓那些移民更愿意配合,快速通過審核,成為正式的東聯國公民。
真正變化大的是四級以上的。
五級是獎勵級。從一天一公斤繼續提升為一天三斤。
這足以讓一個人吃飽還有剩余了,還可以讓人吃的更好一些。
真正到了第五級的人已經算是先鋒軍的骨干,保存他們的實力,拉攏住這些人更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