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英法威脅,又有美國傍身,只剩下那些小魚小蝦敲打,根本用不著大規模的裝甲部隊出擊。
下一步只需要稍稍增強這三支主要裝甲部隊的力量即可。反倒是普通部隊大有潛力可挖。
目前先鋒軍12個集團軍,除了新組建的11和12集團軍外,其他10個集團軍都各有一個摩托化步兵師,其他兩個師基本上還是傳統步兵。
但這個摩步師是有水分的,除了老牌的三大集團軍摩步師滿編裝備相對齊全外,其他集團軍的摩步師的裝備參差不齊,離著先鋒軍的標準還差了一截。就像石犇他們團,加上輜重營,一共才22輛卡車,運送武器裝備都不夠用,哪有空余的車輛搭載步兵。
“下一步要調整隊伍內的結構,至少讓每個集團軍都擁有一個完整的摩步兵,擁有一定的機動性。”趙易道。
這一次大戰,先鋒軍基本是處于守勢,擺好了陣型等英法闖進來。為什么要擺出二百多萬軍隊,就是因為機動能力不強,需要靠數量來湊。
裁軍不是一時,以后還需要不斷裁減,一些防御上的空缺就需要機動部隊來填補。裝甲化雖暫時拖后,但摩托化卻是必然之路。僅僅彈藥補給一方面,就逼得先鋒軍不得不加大運輸車輛的投入。
類似三大老牌集團軍這樣的精銳,還可以做到全摩托化,甚至半裝甲化。再多就養不起了。
“目前我們的經濟條件有限,環境狀況也不允許完全依賴機械裝備,每個集團軍還需要發展一個偏向于山地作戰或者叢林作戰的師。”趙易繼續道。
先鋒軍只有一個專門的山地師和一個叢林旅,都直屬三巨頭,劃歸到萬象的教導部隊中,也是為了積累經驗,培養人才。
東南亞這樣山地和叢林眾多的地形,這點規模是不夠的。趙易才建議各集團軍分別發展,一個是為了從基層中更切合實際,拓寬未來的發展道路,一個也是為了從中選優,挑選出來組建直屬于軍委的山地師和叢林師。
“師的編制會逐漸縮小,隨著通訊工具的發展,還會持續扁平化,維持在兩三萬人左右。一個集團軍要壓制在10萬人之內,我們維持12個集團軍的正規軍即可,加上其他附屬部隊,不宜超過150萬。以后還會縮編。但海軍和空軍的編制以后要繼續擴大。”
“對,我們的噴氣式戰機還是太少了。”葉關首先贊成趙易的說法。
此戰先鋒軍出其不意的使出了噴氣式戰機這樣的利器,讓英法極為被動,扭轉了戰局,也讓先鋒軍看到了空中力量的決定性作用。陸軍要削減,空軍規模卻要繼續擴大。
目前屬于空軍的有20萬兵力,以后人數增加不會很大,但戰機和飛行員的數量要大幅度提升了。
“支持!海軍力量需要增強,不能再打醬油了。”李衡也不反對。
先鋒軍海軍近30萬左右,此戰卻戰果寥寥。
人員素質還需要加強,走出軍港,馳騁大洋,才不負海軍之威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