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一定。我們先拍曼谷假日,是給我們做宣傳片,之后也可以再拍一部羅馬假日,繼續植入廣告。”葉關盤算的很清楚,“經典一樣不會少。最多換成我們在好萊塢的電影公司操作發行,尊重原著,不會給經典抹黑的。”
“先拍曼谷假日看看。如果作品上乘,又能順利在西方大規模發行,也可以替代為新的經典。”趙易插話道。
能在文化層次上扳回一分是最好的,但他覺得希望性不大。東西方的文化差異絕對是一道極難打破的鐵門檻,東方色彩濃厚的電影絕對會被西方世界所排斥。
上層建筑也受制于經濟基礎也同樣適用于文化領域,擴及全世界也是如此。
西方經濟的強大才讓西方文化逐漸擴張為世界主流,當然這只是指西方近現代文化,古代時期的西方野蠻史是很難讓人信服的。
華夏文化也是在華夏經濟逐漸強大后,才逐漸被西方接受,但只是篩選性的接受一部分,尤其是那些故意揭丑的。
“世界文化陣地我們終究是要去占領,可能要花費五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但只要我們去做,從各方領域去改變,哪怕只是頭發絲一樣的改變,也最終能積少成多扭轉主流大勢。”有前世的經驗,趙易更明白改變世界文化主流的艱巨性。
電影的文化領域和意識形態的滲透只是其中一方面。
“積少成多,一代代的改變下去,總能改變世界的。”想到前世的那些受到日韓和西方影響的年輕人,葉關也堅信先鋒軍的文化潮流能改變西方世界,“我們要先從娃娃抓起,動畫片和玩具這些美好的東西,會更容易讓整個世界接受。”
前世日本經濟崛起后,也苦于本土文化難以被西方主流世界接受,于是日本走了兩條路。
一條是繼續延續脫亞入歐策略,文化形態向西方不斷靠攏,但這條路越走越碰頭,暴發戶上來的日本想攀附自詡貴族的西方,終究還是被看不起。
另一條是利用人類共通的一些特性來模糊東西方的文化界限。動漫發展就是其中一個策略。日本拍的真人電影屢屢在好萊塢碰壁,小短腿實在沒法觸動西方式的審美。但二次元的世界中,東西方人物特征在模糊化,更為廣闊世界的幻想背景下,新出現的文化符號也超脫了東西方的傳統。
這些最容易被兒童接受,從而影響一代人的審美觀。
后世來看,日本人成功了一部分,但他們的局促性也就被局限在了二次元中,連自己都陷進去了,在經濟不斷沒落后,對現實的影響卻越來越小。
“要改變世界主流文化,其實還有一條路。”趙易早有思慮,只是先鋒軍勢力單薄,推出的時間和火候很難把握,“西方只是世界的一部分。當國際主義大潮涌動的時候,西方文化的狹隘壁壘就會被沖開一道道豁口,我們應該順勢而為,先從國際化和地球村的概念開始炒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