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了
今晚下班得去問問他巴結人的經驗,咱也跟著長長見識。
另一邊,徐拙正在忙著做烙餅的餅坯。
切餅絲用的烙餅跟平時吃的不太一樣,首先是不用放鹽,這玩意兒只有是原味兒的,悶出來的味道才好。
另外是不用放蔥花之類的配菜,只用面粉就夠了。
第三點,也是最后一點,就是要做成雙層的。
好吃的餅絲都是要分層的,這樣味道才能浸入到餅絲中,同時也能防止餅絲太厚而增加咀嚼的難度,這樣吃起來不管口感還是味道,都是絕佳的。
徐拙把面稍微揉了一下之后,就把這團面團,分成了蒜臼子大小的面劑。
取一個面劑放在案板上,用搟面杖搟成一厘米左右的圓餅,然后在表面刷一層油。
油刷好后,用菜刀從面餅的圓心處切下,然后向面餅的邊上劃一道直線。
這相當于把圓形面餅的半徑劃了出來。
劃開后,順著這個劃開的直徑邊開始卷,把面餅卷成一個圓錐形,錐尖向上,然后再用手壓扁。
再次用搟面杖搟成六七毫米厚的面餅時候,餅坯就做好了。
這樣做出來的餅中間會有縫隙,但是縫隙又不會太大,不切開的話根本看不到,天生是為做餅絲準備的。
正好燃氣餅鐺也已經預熱好,徐拙便用搟面杖挑著餅坯,放進了燃氣餅鐺中。
做餅絲用的餅一定要夠軟,也就是和面時候加水要多,這樣烙出來的餅才不會又干又硬,而是柔軟又勁道,不管做炒餅燜餅還是燴餅,都極為合適。
烙制這一步就簡單了,兩面烙制到顏色焦黃時候就可以出鍋,然后放在一邊晾涼。
其實好的餅絲,是隔夜晾涼表皮回軟后再切絲,這樣做出來的美食,味道口感和香味兒才算是俱佳。
這一點,跟揚州炒飯用隔夜米飯做的道理是一模一樣的。
不過現在,隔夜是來不及了,徐拙能想到的辦法,也是把餅送進冷庫中,加快降溫和回軟的速度,盡可能的讓餅絲達到最好的狀態。
“徐拙,你這餅做的也太難吃了吧,沒有蔥花就不說了,你連鹽都不放,現在流行吃原味兒餅嗎”
自從徐拙開始做餅,郭興旺就收在一邊,等著吃好吃的。
當餅做好后,他就迫不及待的撕了一塊送進嘴里嘗了嘗,然后差點吐出來
倒不是說這種原味面餅有多難吃,主要是以前徐拙不管做什么好吃的,味道都超級棒,讓人吃了還想吃。
在這種期待感下,這原味面餅就顯得難吃了不少。
“這還沒好呢,去送到冷庫中,等會兒讓你嘗嘗我們北方人愛吃的燜餅,絕對好吃。”
郭興旺雖然有些半信半疑,但還是聽話的把面餅送到了冷庫中。
就這樣,徐拙把所有面餅都烙出來后,就開始準備做燜餅用到的配菜。
五花肉丁、卷心菜絲、以及蔥姜蒜等。
做燜餅其實不用很講究,葷素皆可,除了餅絲之外,別的配料都隨意搭配。
畢竟這是一道家常美味,每家每戶的做法都不盡相同,很難用一種做法去限定。
配菜準備好之后,徐拙從冷庫里把已經涼透了的餅拿出來,開始切餅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