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好做,徐拙雖然沒有技能,但是對于這種簡單的食物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就是得看袁康的個人喜好。
畢竟粽子有白粽子、甜粽子、咸粽子、肉粽子等分類。
每種分類都有大批擁躉。
特別是甜咸黨,每到端午節,必會在微博上殺得血雨腥風,雙方各不相讓。
甜咸黨的爭端由來已久,從豆漿到豆腐腦,再到粥和粽子等等,都成了甜咸黨正面對決的戰場。
所以在做粽子之前,徐拙得先問問袁康是哪個黨派的。
假如是甜黨那就做甜粽子,假如是咸黨就做咸粽子。
當然了,徐拙更希望他是個騎墻派,就是只要好吃,什么口味都來者不拒的那種。
因為徐老板也是這類人。
口味兒在好吃面前一文不值,只要好吃,甜咸有區別嗎
當然了,徐拙這種騎墻派,在甜黨和咸黨眼中,同樣也是異端。
“袁康,你喜歡吃咸粽子還是甜粽子”
袁康喝了一口羊肉湯“我喜歡吃白粽子,蘸著糖或就著菜吃都可以的那種。”
得嘞,搞定
所有粽子中,徐拙最喜歡做的就是白粽子。
無他,簡單而已。
別的粽子,不管什么口味兒的,做起來都多少有些麻煩。
特別是肉粽子,不僅要浸泡糯米,還得提前把肉腌制好,端得麻煩。
但是白粽子就不一樣了,只要把糯米泡好,就能直接包,甚至連點綴用的大紅棗都不用往里面放。
現在端午節還沒到,徐拙打算再等等才做粽子。
等過節時候再吃,這不更有節日氣氛嘛。
而且到時候多做幾種口味的,什么咸的甜的臘肉的排骨的,甚至還有把整只雞包進去的廣西靈山大粽子,全都做出來試試。
最近不上線,所以只能在線下找點樂趣。
南方人包粽子其實和北方人包餃子一樣,不僅僅是做美食,同時也是一種社交。
在北方,最熱鬧的就是逢年過節走親戚時候,全家人一塊兒動手包餃子,一邊包一邊聊著家長里短,氣氛非常好。
在南方,包粽子和做年糕時候也差不多是這種情況。
大家坐在一塊兒,一邊包一邊聊天,熱熱鬧鬧的很是讓人向往。
所有粽子中,徐拙最感興趣的就是把整只雞包進去的那種大粽子了,據說雞肚子里面還要塞入五花肉餡或者臘肉等,個頭跟枕頭一樣。
這么大的粽子足夠一家人吃了,想想就讓人
嘴饞倒不至于,就是很想見識見識。
以前聽郭德綱的相聲,說于謙家包粽子都是半噸起步。
雖然廣西那邊的大粽子沒有半噸那么夸張,但也差不多有十來斤左右。
這分量在粽子界,可謂鶴立雞群般的存在,光看這分量就讓人無限好奇,總想買一個嘗嘗。
不過在中原這邊,買是不好買的,因為全省城估計也找不到賣家。
但是網上買的話,又擔心郵寄什么的不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