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米涼糕的做法其實不難,哪怕徐拙本人也覺得比想象中更容易。
只需要準備兩個
電飯鍋就行。
或許一個也可以,反正就是把這些已經泡了一天一夜滿是酸味兒的兩種米,分別放在電飯鍋里。
以正常蒸米的量加水,再放一些白砂糖進去攪拌一下,然后按下燜飯鍵就行了。
這么簡單的做法,徐拙覺得連自家媳婦兒也能勝任。
后廚電飯鍋比較多,所以馮衛國一次用了兩口鍋,把大黃米和糯米一塊兒蒸了。
不過要是在家做的話,倒不用這么豪氣。
只需要一口電飯鍋就行,先把糯米蒸出來,然后再蒸大黃米。
之所以按照這個順序來,主要是黃米涼糕這道甜品的造型是糯米在下,黃米在上。
糯米蒸好后可以直接倒進模具中,攤平后就可以撒上切好的紅棗和葡萄干做餡心。等到黃米蒸好后,糯米也差不多冷卻成型了。
這樣再覆上一層黃米,很快就能裝盤品嘗。
要是先蒸黃米的話,那還得等糯米蒸熟再放進模具中。
不是沒人想過標新立異把黃米放在下面,糯米放在上面,但是最后的成品卻不盡人意。
雖然味道還是那個味兒,但賣相卻差了一截。
因為黃米相對于糯米來說,成型效果不是很好,而且還容易散開。
把黃米放在下面,這黃米涼糕根本不成型。
而且顏色也沒黃米在上面看著顯眼。
特別是黃米上淋一些桂花蜜,根本不用嘗,光這種色澤就非常饞人。
蒸大黃米的時候,馮衛國把之前讓徐拙蒸好的金瓜碾成泥,摻進了蒸黃米的鍋里。
這樣一來,蒸好的黃米就會跟這些金瓜泥摻在一起,不用再專門攪拌了。
蒸好的黃米黏性很大,跟糯米不相上下,就算想要攪拌,一時半會兒也攪拌不開。
米蒸上后,馮衛國找來幾個深一點的托盤,洗刷干凈后,晾干水分,然后用刷子細細的在里面刷了一層花生油。
刷油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防止粘連。
后廚沒有專用的模具,所以只能用托盤來替代。
不過這托盤深淺適宜,也夠大,做模具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糯米和大黃米的燜制時間,跟平時蒸米差不多。
這畢竟是已經徹底泡透了嘛,米粒早已經吸收了水分,這才能在短時間內燜好。
要是沒有浸泡的大米直接放鍋里燜,那就得多等一會兒了。
在等的時候,大家也沒閑著,先是認真討論了一下做黃米涼糕的各個環節,然后又商量著怎么把這些步驟拆分一下,方便甜點部的人掌握。
在討論這些的時候,徐拙看著旁邊放著的那些紅棗和葡萄干,突發奇想的問馮衛國“馮爺爺,這黃米涼糕中間抹上紅豆沙是不是也可以啊”
這問題一下子把馮衛國給問住了。
他仔細一琢磨,然后說道“確實可以,不光紅豆沙,綠豆沙也行,甚至紅薯泥、紫薯泥黑芝麻糊等餡料,都可以填進去的。”
黃米涼糕中放置紅棗和葡萄干作為餡料,主要是為了豐富口感,給這軟糯的小吃中增加一種比較爽口和酸甜味兒的食材。
假如換成其他餡料的話,自然也是可以的。
畢竟糯米和黃米都已經漿制過,帶有淡淡的酸甜味兒,只要換一種別的口味的食材當餡心,就能讓這黃米涼糕變得精彩起來。
所以用什么餡料都是可以的。
“叮,宿主積極參與菜品的改良討論,觸發觸類旁通技能,特獎勵d級招牌甜品黃米涼糕,恭喜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