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旺不再提比試的事兒,反而開始夸徐拙的手藝好,這讓原本準備奚落他兩句的建國頓時沒了脾氣。
把叉燒包從蒸盤里拿出來,一個個放進竹筐中,這樣能夠加速叉燒包散熱,讓叉燒包的口感更好。
不過也不能晾太久,因為這叉燒包就是得趁熱才好吃。
特別是里面的叉燒餡兒,因為有叉燒芡的緣故,這會兒在叉燒包中顯得油汪汪的,看起來很誘人。
要是等涼了,叉燒餡兒會再次冷卻,味道也會變差很多。
把這些叉燒包從廚房端出來,然后早班廚師又把今早的飯菜端出來。
有雞蛋番茄湯面,有小涼菜和泡菜,還有一些鹵味配的拼盤,而主食則是叉燒包和燒餅。
叉燒包是現蒸出來的,還冒著熱氣。
而燒餅也是剛買回來不久,外酥里嫩。
原本是沒準備吃燒餅的,但徐拙擔心大家吃不慣叉燒包,特意讓建國去買了一兜子現做出來的。
兩種主食配上面條小菜,這在餐飲行業來說,已經算非常豐盛了。
徐拙給自己盛了一碗番茄雞蛋面條,然后抓起一個叉燒包,將底下粘著的那張烘焙紙撕掉,順著裂開的縫隙輕輕一撕,叉燒包就被掰掉一瓣。
他先咬了一口白生生面皮,口感超級松軟,仿佛棉花糖一樣,嚼在嘴里有種入口即化的感覺。
沒有普通饅頭的那種耐嚼和勁道,但是這種口感配上甜絲絲的味道,卻相得益彰。
面皮的甜味兒并不是很濃郁,吃起來一點都不膩,反而把面粉的香味兒襯托了出來。
這面皮比饅頭松軟,比面包濕潤,哪怕不配著叉燒餡吃,徐拙覺得自己也能一口氣吃三三個。
連著吃了兩三口面皮,徐拙終于把注意力放在了那油汪汪的叉燒餡兒上。
叉燒餡兒因為有叉燒芡在,所以不用擔心流淌下來。
紅潤的叉燒餡兒配上白膩膩的面皮,根本不用吃,就能把心底對美食的那種給激發出來。
而等把帶著叉燒餡兒的面皮送進嘴里之后,入口的那種香滑口感以及叉燒肉的那種鮮嫩,讓人瞬間就會迷失在這美味中。
倘若再配上面皮的那種香甜松軟,這簡直就是無上享受。
哪怕徐拙已經吃過很多次叉燒包了,但是今天還是被自己的手藝所折服。
這味道太美妙了,完全讓人吃不夠。
徐拙三下五去二將一個叉燒包吃完后,正準備再吃第二個的時候,有個服務員小聲在不遠處嘀咕起來“這啥玩意兒啊,甜不拉嘰的好難吃,一點都不筋道。”
聽,這就是一些北方人對叉燒包的看法。
明明長著饅頭的樣子,吃起來卻跟饅頭的口感南轅北轍,也難怪剛吃的人吃不慣呢,這口感方面的落差確實很大。
不過大部分人還是挺喜歡的。
畢竟這叉燒包從面皮到餡料口感都發甜,而年輕人基本的對甜味的食物都沒什么抵抗力,所以大家吃得都很開心。
徐拙連著吃了三個叉燒包,一碗番茄雞蛋湯面,這邊戀戀不舍的放下了筷子。
每到這個時候,那種“為什么我不是大胃王”的怨念就充斥大腦,因為眼睜睜的看著美食不能吃進肚子里,真是一種折磨。
趁著叉燒包這會兒還熱,徐拙趕緊裝了幾個放進保溫盒中,開車回家,把保溫盒放在了正在摟著熊仔熟睡的于可可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