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徐拙打算手工攪拌的。
因為用攪拌機會顯得沒有技術含量,全都依靠機器,那還秀什么廚藝,這不全成面點師了嘛。
不過用手攪拌不容易攪拌均勻,而且綿白糖的濕度大,要是不在短時間內攪拌均勻的話就會黏成一團,導致黑芝麻和面粉無法拌到需要的那種濕度。
這會導致要做的徽墨酥出現翻車情況。
而用攪拌機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攪拌機不僅能夠把幾種料全都攪拌在一起,而且還會讓綿白糖充分和芝麻粉與面粉融合,方便成型。
另外,用攪拌機攪拌的時候,這種連續的運動也能讓芝麻粉中的油脂滲出,這會讓料粉的粘度更大一些,方便接下來的入模定型。
攪拌的時候,徐拙還講了一下在家做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
在家做的時候,可能家里沒有攪拌機之類的設備,可以放在涼透了的炒鍋里用鍋鏟在鍋里反復翻攪。
畢竟在家做的話,量不會很大。
不像徐拙這樣,一次用了十幾斤的料,估計連公司帶店里的人都能分到好幾塊嘗嘗味道。
這些料攪拌均勻后,徐拙從攪拌機的料斗里倒出來,倒進一個盆里。
而郭樹英則是把不銹鋼工作臺打掃干凈,然后將徐拙采買過來的模具底部放上去。
這模具差不多有一米長,一米多寬,面積很大,不過底部都是防粘的,所以不用擔心回頭脫不下來。
模具的底部放好后,他又拿著一個窄點的方框放上去,方框正好能扣在模具上,模具立馬就成了一個一厘米深的凹槽。
做徽墨酥的模具很簡單,但是做出來的美味卻非常漂亮。
徐拙把那盆攪拌好的料端過來,用勺子舀出來,扣在模具上。
這樣一勺一勺的扣上去,郭樹英則是拿著做甜品用的那種刮板,開始在模具中按壓這些料。
一邊按還一邊推,讓這些料全在模具中抹平。
這一步有點像是水泥工干活兒一樣,特別是第一遍全部抹平之后,還要用一個干凈的抹子在模具上面反復的推刮。
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來是讓這些粉料擠壓得更結實,這樣做出來的徽墨酥才不會散架。
二來就是通過反復的推刮,讓這些粉料微微加熱,這樣里面的綿白糖融化得就會更加徹底。
而芝麻粉中的油脂,也會滲出更多,這樣更方便徽墨酥成型。
就這樣,用抹子在模具中反復推刮,一直等到模具中的徽墨酥表面泛起油光,形成一種鏡面效果的時候,就說明已經成功。
放下抹子的時候,徐拙覺得以后失業的話,可以去工地試著刮大白了。
雖然不知道能掙多少,但是至少上手時候,是絕對不會失誤的。
模具中的料刮好之后,不能急著脫模,要放在一邊定定型,等到里面的糖分慢慢凝固下來,而油脂也隨著溫度降低而逐漸被粉料吸收之后,才能脫模開切,讓這一整塊徽墨酥變成小塊。
接下里,徐拙和郭樹英一邊做一邊講解,又拿出三個模具,把盆里剩下的那些粉料全都填進了模具中,并且用抹子反復推刮完畢。
做完這些之后,徐拙沖攝像師擺擺手,準備休息一下。
這時候于可可那一碗燙炒面已經吃得只剩下一個碗底了,她興沖沖的跑過來,對徐拙說道“以后這樣好不好,早上我吃燙炒面,晚上我喝黑芝麻糊,這些美味好好吃,我完全都吃不夠耶”
徐拙撇撇嘴“你不怕吃成一個胖子就這么吃吧,這些可是典型的高糖高淀粉高油脂的食品,偶爾吃點嘗嘗鮮還行,吃多了的話絕對會長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