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又嘗了一下羊肉,也覺得很滿意。
老爺子拿著筷子,先夾起一片大蔥放在嘴里,點點頭說道“蔥還保持著脆勁兒,甜味兒也出來了,不錯。”
馮衛國把這盤菜放在老爺子面前“徐大哥,您把把關。”
不過這樣的肉片,正適合拌進面條中,這或許也是山西做法不擠水分的原因吧。
菜品出鍋后,白色的大蔥和紅潤的肉片摻在一起,盤底有一層薄薄的油脂和肉湯,這是下鍋的時候,肉片沒有擠壓水分造成的。
這點其實挺讓徐拙意外的,因為陳醋幾乎就是山西的代表了,但這道菜卻一滴都沒放。
而出鍋的時候,魯菜會淋入一些陳醋,把鍋里的異味兒清理一下,同時給菜品增加一點酸香的味道,但是山西做法卻是重新加入一些生抽,增加羊肉的咸鮮味道,而不放陳醋。
在做法上,魯菜是先炒羊肉再放大蔥,而山西做法卻是直接把羊肉和大蔥一塊兒放進鍋里。
一道山西風味的蔥爆羊肉已經做好,跟魯菜相比,在配料上少了胡椒粉和香油,多了生姜末。
再次翻炒幾下之后,他就端著鍋離開灶臺,開始裝盤。
接著,馮衛國舀了一點生抽,順著鍋邊淋入。
顯然,鍋里的食材差不多已經到了斷生的地步。
由于鍋里的油溫高,加上灶上的火力也挺猛的,所以大概四十秒左右,鍋里的羊肉片已經徹底變色,同時大蔥和生姜那特有的香味兒也飄了出來。
馮衛國這會兒也顧不上說話了,他左手端著鍋,右手拿著勺子,用小翻勺的技法快速翻炒著鍋里的食材。
這跟魯菜的做法確實有點不同。
山西的做法居然是把所有食材一塊兒倒進鍋里,然后再進行爆炒。
這下,徐拙有點明白過來了。
就這樣,一直等到鍋里油溫達到九成熱的時候,馮衛國端著腌好的羊肉倒進了鍋里,然后把切好的蔥也倒了進去。
不過馮衛國卻沒有馬上往鍋里加食材,而是拿著勺子,不停的在鍋里打轉,讓鍋里的熱油不斷的淋在炒鍋的四壁上。
灶上的火開到最大,鍋里很快就冒出了油煙。
鍋燒熱后,馮衛國往鍋里加了一勺油進行滑鍋,等油熱后倒出來,重新加入冷油。
只是在架上炒鍋的時候給徐拙來了一句“小拙,好好看著點,我們山西的做法,跟魯菜可不大一樣。”
因為有老爺子珠玉在前,馮衛國今天做菜時候很安靜,既沒有賣弄學識,也沒有給徐拙講解步驟。
十分鐘后,他架上炒鍋,開始準備炒制。
大蔥切好之后,馮衛國便用一個小筐盛著,然后站在一邊,等著盆里的羊肉腌好。
相對于滾刀塊來說,徐拙覺得這種切法的難度更小一些。
這種切法跟魯菜用的滾刀塊完全不同,不過因為是斜刀,加上切得比較薄,所以大蔥很容易一層層散開,相對來說也比較好熟一些。
他把大蔥放在案板上,然后拿著菜刀,斜著下刀,把大蔥切成窄窄的斜刀片。
在這種氛圍中,他安然度過了國慶假期。
假期過后,一臺上海牌照的卡宴,緩緩開到了四方酒樓門口,,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請加qq群64737765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