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丫頭也不吵著學包餃子了,開始向徐拙抱怨在家時候,龐麗華批評她的那些話。
這讓徐拙不僅見識到了這對母女在家時候的真實狀態,還順帶著拯救了自己做的餃子餡和餃子皮。
火龍果汁和成的面團是深玫紅色的,不知道為什么,煮好后顏色居然變淺了一些。
徐拙也沒在意,因為這并不影響餃子的賣相。
淺玫紅色的餃子皮配上甜甜的味道,吃起來總覺得味道會更好一些。
這其實就是心理作用,因為平時生活中,我們能接觸到的甜品,幾乎都會做成各種花花綠綠的顏色。
在吃這種玫紅色餃子的時候,也會不自覺代入到這種心理,所以于可可吃得很開心,徐拙包了兩大碗餃子,全被她吃了個精光。
“我感覺比上午的餃子味道更好,明天還給我做好不好”
徐拙覺得這味道應該差不多而已,怎么會更好呢
不會是餃子皮顏色改變之后,使得餃子變得更加可口了吧
他決定明天晚上做一些用火龍果上了色的餃子,再做一些普通的水果餃子,讓于可可對比一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是因為餃子皮不一樣就產生味道會更好吃的心理作用,那這事兒就好辦多了。
回頭把餃子皮都用水果染一下顏色就行了,反正容易上色的水果還有不少,今天的火龍果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芒果、木瓜、南瓜、獼猴桃、西紅柿、黃瓜、葡萄、藍莓等。
除此之外,一些天然色素也可以用的,不過需要提前把顏色調一下,盡量讓顏色看上去粉粉的,嫩嫩的,這樣才能更加激發人的食欲。
說干就干,第二天傍晚的時候,徐拙早早的下班回家,開始琢磨餃子皮的顏色。
他今天從甜品部拿了一些食用色素,同時也準備了一些上色時候比較常見的水果,打算看看到底用水果好一些,還是用色素的效果更好。
徐拙其實是偏向用水果的,因為用水果和面的話,餃子皮吃起來多少都會有點水果味兒。
而用色素,還得再添加果味劑才行,相對來說比較麻煩,也有點背離徐拙做餐飲和美食的初衷。
要是所有美食全靠色素和味劑來增色,那還算什么美食
因為是抱著實驗的態度來操作這些的,所以徐拙比較有動力。
咳,這畢竟是探索美食的新方向,跟滿足自家媳婦兒的口腹之欲不一樣,所以動力方面肯定更強一些。
才不是不愿意給自家媳婦兒做飯呢。
系統要求上新五種水果餃子,所以徐拙決定做五種顏色出來,正好一樣顏色一種,每種顏色都搭配不同的水果餡料,這樣能夠提高水果餃子的辨識度,讓顧客一看到餃子的顏色,就知道是什么口味兒的餃子。
徐拙首先把餃子皮的顏色給確定了,首先是黃色。
黃色的水果有不少,但是論上色效果,還是蒸熟涼透的南瓜打成泥和面,做出來的黃色面團顏色才周正。
雖然南瓜不在水果的范疇之中,但好歹也算是甜品的一種,所以徐拙就選了黃色。
其他的幾種水果,比如芒果,和成面團之后的顏色看著還行,但是煮出來之后,顏色就有點發淺了,要是不認真辨認的話,真看不出是什么顏色。
而黃桃和木瓜的話,也不太合適。
黃桃的顏色太淺,而木瓜打成泥和面的話,顏色又會變成橙色。
用這種果泥和面,在考慮水果色澤的同時,也不能忽略面粉的的稀釋作用。
比如火龍果,原本是紫紅色的,但是和成面團之后,就成了玫紅色,顏色被稀釋了很多。
其他類型的顏色,在制作的過程中也多少會稀釋,所以在和面的時候,得考慮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