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張滿分是一百的試卷。
從六十分及格,努力學習考到九十分并不難,因為提升空間很大。
再努努力,從九十分提升到九十五分,也并非不可能。
但九十五分以上,想一題不錯的考個滿分,就真是太難了。
什么電解法、化學法、吸附法、精餾法等等,各種方式方法看似不少。
但不同的方法,需要不同的設備和工藝,里面的門道實在是太多了。
就像同樣是電解法,需要的直流電應該多大電流多高電壓作用多長時間才能確保氧化還原最佳
而用化學法提純六氟化鎢、三氯氫硅等,又需要用什么樣的催化劑、在怎樣的容器中進行反應
而且吸附法制備六氟丁二烯、高純砷烷等氣體,吸附裝置、吸附材料、吹掃設備等等,也需要很考驗技術功底。
至于膜分離、氣體分離、冷凍分離、催化分離等等手段,對沒從事過相關研究的人來說,那就更是難以想象的困難了。
然而
如何提純獲得超高純度的特種氣體,就已經技術門檻很高,需要耗時多年進行潛心研究、不斷改進。
而除了制取難、提純難之外,特種氣體的存儲與運輸,也是一大難題。
用于存儲運輸的鋼瓶,不僅要承受足夠的壓強、經得起腐蝕、扛得住溫差,關鍵還是要足夠的干凈。
這種干凈,可以說幾乎要不含一丁點雜質。
公司經過很多研究試驗,才摸索出了鋼瓶的加工制造方法。
用特殊鋼材制造的鋼瓶,經過反復的清洗和拋光后,再用熱氮氣吹干水分,隨后瓶閥、檢漏,放入高溫烘箱進行真空干燥。
經過長時間干燥的鋼瓶,還不能立刻使用,要再一次進行雜質和水分檢驗,符合標準后才能在超潔凈室內進行特種氣體的灌裝。
在摸索出這個辦法之前,公司需要耗費不少資金,采購進口的鋼瓶存儲特種氣體。
在總務院的大力支持下,調集眾多專家學者奮力研究,終于探索出了一整套鋼瓶及其閥門管線制造、清洗、烘干等標準。
這一下,光是鋼瓶的采購費,都能省下一大筆錢。
不過再想存儲更高純度的特種氣體,就需要更高技術水平的鋼瓶,這方面公司也還在努力探索之中。
總之。
對現在的西南特種電氣工業公司來說。
他們在總務院的大力支持下,在眾多科研院校和相關企業的力挺下。
已經基本掌握了各種特種氣體的制取、提純和存儲技術。
可這些技術,都只是填補了國內的技術空白。
說白了,還只是解決了有無問題。
如何更加方便快捷的制取
如何高效便宜的提高純度
如何安全簡便的運輸交付
這些方面,他們還很欠缺
技術不夠先進、工藝不夠成熟,結果自然是生產周期長、成本高。
所以
眼看著國內電子信息產業,對特種氣體的需求持續增加。
眼看著源源不斷的訂單涌來,但公司卻掙不到多少錢。
辛辛苦苦忙活,卻沒什么利潤。
汪學斌自然無比著急。
為此。
除了下大力氣,組織進行科研技術攻關之外。
他還大搞科研技術創新競賽。
鼓勵相關單位和人員,發揮聰明才智,努力打破常規、銳意進取。
誰要是能改進工藝,降本增效,公司將予以重獎。
雖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十幾億龍國人當中,也不乏天才。
還真有一些企業和牛人,搞出了一些新發明、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