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伊色列的國家宣傳冊?”
徐江接過美女外長迪爾夫尼,遞來的厚厚一本冊子。
一邊通過同聲翻譯耳機,聽阿勒莎龍介紹伊色列。
一邊緩緩翻閱圖文并茂,做工非常精美的圖冊。
徐江對以色列的歷史起源,自然沒什么興趣。
他特別好奇,伊色列為什么能號稱中冬小霸王。
區區不到三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部分還是荒漠和山地。
他們是怎么養活了數百萬人,而且經濟還非常發達?
好在翻過了‘歷史起源’之后,便看到了有關‘現代農業’的介紹。
不看不知道,一看讓徐江嚇了一跳。
無論是從降雨量,還是水資源分布,伊色列居然是全世界,極端缺水的國家之一。
年均降水量竟然不到200毫米,并且還只集中在冬季的三個月,而年蒸發量,卻高達2500毫米。
高溫酷熱帶來的超高蒸發量,意味著伊色列不可能靠老天爺吃飯。
每年下的那點雨,太陽一曬就蒸發沒了。
為了生活,伊色列三管齊下。
一邊開采地下水,一邊實施北水南調工程,一邊大力搞海水淡化和污水處理回收。
嚴酷的生存環境,硬生生把伊色列,逼成了全球海水淡化技術、污水處理回收技術最先進的國家。
除了開源之外,當然還有節流。
要養活那么多人,光靠進口糧食肯定不行,必須要在本土發展農業,而且產量還要足夠高。
沒有充足的自然水資源,每年降雨量又少得可憐,怎么搞好農業呢?
他們一邊下大力氣,研究培育農作物,讓它們更加耐旱、高產。
一邊搞滴灌技術,將寶貴的淡水,精確地輸送到植物的根部,從而提高灌溉效率,減少淡水的浪費。
如此一來。
他們雖然土地匱乏、干旱少雨,卻硬生生成為了一個農業科技強國。
不僅糧食實現了自給自足,每年居然還能出口不少的水果蔬菜鮮花。
伊色列在農業科技方面,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
同樣的一公頃土地,他們的農作物產量,卻遠超其他國家一大截。
因而他們每年靠出售種子、農用設備,收取農業科技專利使用費等,都能賺不少錢。
也正因如此。
早在很多年前,龍國就與伊色列合作,搞了不少農業科技項目。
阿勒莎龍在七年前,還曾是基礎設施部長的時候。
他就曾到燕京市郊的,一座合作共建農場考察。
而徐雷在漢東省林城市,搞的那個農業科技產業園。
其中不少科研單位和農業科技公司,就與伊色列有合作來往。
畢竟伊色列經過數十年的培育和發展,在噴灌滴灌、無土栽培、種子改良、農藥研發、化肥制造等諸多方面,也確實曾技術全球領先。
如今。
阿勒莎龍聽聞,龍國除了在適宜耕種的地區,大搞現代化農業,還在中西部地區,大力實施荒漠治理。
龍國想要治理荒漠,想要植樹造林,想要更好的生態環境,減少東部地區的沙塵天氣,以便辦一場綠色的奧運會。
所以阿勒莎龍便以此為契機,想要推動兩國,進一步加強在農業科技領域的合作。
這個提議,徐江都不用察言觀色,分析朱建濘等人的想法,也知道龍國這邊肯定會同意。
龍國已經過了粗放式發展的階段,不玩先污染后治理的那一套。
如今注重生態環保,強調可循環綠色經濟,追求高質量發展。
既然成為現代農業科技強國,是龍國的發展目標之一。
伊色列想要進一步加強合作,自然也就不可能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