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完了這些,麻芮雖然覺得這個工程可能會很龐大,而且很可能有中道崩殂的風險,但她還是爽快的答應了下來“沒問題,不過你要有個心理準備,滾石的歌可是有點多啊”
麻芮這是按照目前邊浪寫歌的速度進行了一個預估,如果畫家朋友能用一年時間把夢回唐朝所需的知識儲備給學全,那么這一年時間里,滾石免不得又要弄出十幾二十首好歌來
學無止境這詞用在這,麻芮就覺得挺貼切的。
無地自容結束后,滾石又來一首再見杰克
因為個歌詞中出現了杰克凱魯亞克的名字,對于搖滾人的“圣經”作者,歐洲的樂迷自然要比華夏樂迷知道的人更多。
對于剛剛還在宣揚華夏文化的滾石樂隊,突然用歐美搖滾文化中的符號來寫歌,怎能不讓在場的樂迷們驚喜。
尤其是在看到翻譯出來的“odbye,jackodbye,ykerouac”的英文歌詞之后,在場這些深受在路上這書影響的樂迷,心中都生出了那種滾石就自己人的認同感。
加上hatter幾人在滾石音樂節上聽過這首歌,在他們的領唱下,這首第一次在歐洲現場出現的華語歌,竟然意外的就出現了跟唱。
麻芮可不知道這些,只是感覺這些老外的情緒有些激動得過于異常,有些甚至是開始抹眼淚了尤其是她特別關注的施特勞斯,比現場的這些樂迷還要激動,這就讓她覺得邊浪歌詞中的出現的這個jackkerouac,應該是搖滾圈中什么不得了的大人物。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趕緊掏出手機就開始查找起了關于jackkerouac的相關信息。
hatter幾人看著,臺下樂迷們激動得流淚的場景,就覺得邊浪這一首致敬真是寫到了搖滾樂的根上。
明凱魯亞克所代表的“垮掉精神”和搖滾樂都是同一時期的產物,兩者的精神內核也是一脈相承。搖滾樂、公社以及伴生的民權運動、女權運動的狂放而昭彰,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在原地球再見杰克的原作者痛仰高虎,就把在路上書中的一句話給紋在了手上“ive,trave,adventure,bess,anddon039tberry。”
在水藍星的情況大概也差不多,很多著名樂隊的誕生,都是受到了這本書的影響。
菲莫斯就在感嘆“為什么我們把書中的那些話,都貼滿了排練室作為信仰,卻沒有想著為jack寫一首歌呢”
音樂結束之時,現場大部分人的情緒已經到了頂點,而邊浪在下臺之際,又給這把火里面續上了一根新柴
只見他面向所有的觀眾,雙臂高舉打出金屬禮,然后沖著麥克風嘶吼道“everyouthfu,evereeg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這話雖不是出自在路上,但也是杰克凱魯亞克另一本著作達摩流浪者中的名句。
在原地球華夏,這也曾是風靡一時的文化衫上經常出現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