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的潘修龍一耳朵就聽出來了,當即就扯了劉紫陽一把問道“這是改編還是什么”
劉紫陽當然在之前就聽過了,他也驚訝于邊浪這一段和弦用兩次的本事,還是兩首風格完全不同的歌曲。要是別人用都還得加一句致敬之類的話,要不就要被人說抄襲,但是邊浪他自己寫的自己用誰也礙不著。
劉佳赟拉了兩個小節之后,大勇敲著軍鼓、黃凱貝斯一豎也加入到了演奏之中。電子大提琴那渾厚深沉的音色,被這兩主節奏的低音怪物一承,立馬就有了金屬感。
那跟著節奏一瞬一頓之間,有人腦中就浮現出了提線木偶表演的畫面,看著劉佳赟在臺上搖曳著身姿的演奏,臺下觀眾也跟著這強節奏的前奏開始動起了自己脖子和身體。
節之后,劉佳赟收弓的同時,往自己身側一指,搖頭燈的光束往右一移,聚攏在陶星悅的身上,只見她將電小提琴往鎖骨上一放,下巴一壓拉弓上弦。
雖然是同樣的和弦演奏,但小提琴的音高比大提琴要高,這配合著架子鼓和貝斯的聲音,立馬就將這前奏的層次感給拉了出來。
隨著演奏的進行,邊浪幾人也開始背起樂器,準備隨時接入。
又是一個節演奏過后,大勇的架子鼓飄出一段加花,然后舞臺上的燈光全亮,劉佳赟再次拉弓上弦,兩個小節之后再換陶星悅。
現在在場的觀眾們算是看出來了,這兩美女演奏家這是斗上琴了。
來這的都是基本都是搖滾迷,吉他斗琴他們見得多了,就前面演奏喀秋莎的時候,砥礪和bob都還斗過一場。
但是現在這一大一小兩把電提琴的斗法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關鍵還是兩個華夏的美女演奏家在這斗,旁的什么都不用說,首先視覺是沖擊力就給夠了
熟悉滾石的網友們也都知道邊浪編曲很擅長和交響融合,之前的相信自己和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就是最好的兩個例子。最近新歌不怎么出弦樂編曲了,很多人還有點納悶。
但是現在這一出來,直接就讓一大一小兩提琴手挑大梁,估計今夜之后,要有無數被古典樂熬得無法出頭的年輕弦樂手,開始考慮轉搖滾的可能性了。
之前邊浪隨雖然出過交響和搖滾結合的編曲,但都那都是大編制的交響樂團干的活,這些弦樂手就算有心也就是自己拉著玩玩。
但是這一曲就不一樣了,完全就是奔著獨奏曲去的,這些弦樂手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尤其是看著這兩“女戰士”在幾萬人面前瀟瀟灑灑、倜倜儻儻的斗琴,哪一個玩這兩樂器的不羨慕
兩人一共斗了12個小節之后,陶星悅收手而立,站在劉佳赟身后的邊浪和砥礪兩把電吉他同時跟進。邊浪的節奏掃弦出過載,跟的是大勇底鼓的拍子掃;砥礪主音跟的是劉佳赟大提琴的旋律,而且失真開的很足。
如果要讓原地球的搖滾迷來評價,這一段演奏的風格和nightish應該就只差一女戰神了
邊浪和砥礪這一加入,臺下樂迷們的歡呼聲從點連成了片,最后席卷整個紅場。雖然到目前為止已經快一分半鐘還不見一句歌詞,但卻沒有人覺得乏味和無趣。
而小破站這邊,直播間里就有個不知道陣營的網友,發了一條彈幕“辣么流弊的前奏,都一分半了,這不會是一首純音樂吧”
隨著他這句一出,立馬就有很明顯不是搖滾迷的混子跳出來說“就這白等這一個多小時了,一句不唱那叫什么歌啊滾石這不是糊弄人么”
他這一說不要緊,小波站的彈幕就開始炸了,這次沒人附和,全是清一色懟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