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給劉佳赟的那一段伴奏低音旋律太強了,排練時候的效果感覺就是她們其他這幾個在給大提琴作伴奏。
所以更需要她用這一段把節奏給搶回來一些,不然古典的元素太重,最后的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當然也就是搖滾樂愿意給任何樂器出大風頭的機會,也才有了這經典的一段間奏。
要是放流行歌里面,絕對給你就是一刀切了,怎么可能給你一個樂手來搶歌手的風頭。
至于現場這些樂迷,在聽了這一段之后,已經有女菩薩開始在考慮一下雙的問題了。
畢竟這種節奏感給人的遐想太多了,什么打樁機在這種節奏面前么,都只能是落得一個漏機油的下場。
羅林是看到直搖頭,他就在想飛蝗年輕的那會,貌似還真沒有邊浪這才氣,能寫出這種鼓的編曲來。關鍵是,邊浪這種偶爾羚羊掛角的這種靈感,到現在也不見枯竭。
吉他solo那就不用說了,在國外的兩首經典《fadetobck》和《cofortablynub》,已經成了吉他手們的必練曲目。
貝斯solo有《冷雨夜》和《飛翔鳥》,架子鼓之前有《不再猶豫》現在又多了這一首《白日夢藍》……
“這小子之前玩loopstation,看來還真不是故意繡花,是真有本事啊……”
羅林在心中感慨完之后,就聽叮叮和邊浪一起的副歌再次到來:“請你不要離開,這里勝似花開,沒有人能夠掩蓋,夢境中的色彩……”
就在樂感好的那些樂迷以為自己找到了調,準備跟進的時候,邊浪在下一句就變調了:“請你不要離開,這里勝似花開,沒有人會去涂改,夢境中的色彩……”
就在眾人覺得還會有一段過門的時候,邊浪用近乎于白嗓的呼喊一拍不停的的唱了下去:“青春是,青澀的,年代!我明白,明天不會有色彩……
社會是,傷害的,比賽!當我醒來時,才明白……”
從邊浪的表情上來看,最后結尾這兩句,他是搖著后槽牙唱的!
不是a4難,而是這樣不給技巧,白嗓的方式唱出來他覺得才最有力量感!
既然是要在鋪滿鮮花的大道上玩噪音,那就把這個效果給玩得更純粹一些……
就在這大高潮的瞬間,感受到了邊浪歌聲中力量的樂迷們,都開始喊起了“牛逼”!
第一次看到邊浪現場的佘娟,在邊浪嘶吼出“比賽”二字的時候,她就感覺自己的雞皮疙瘩掉了一地。研究過邊浪在搖滾圈發跡史的她,一瞬間就把這“該死”的歌詞和表現力,都歸結到了邊浪在此之前那10年地下音樂的黑暗期。
很明顯在她的認識里,沒有那種在地下近乎于絕望的經歷,是絕對寫不出,也演不出今天這她認為是絕版的《白日夢藍》!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