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點來說nobeijg所指的是一場巡演,里面包含了四支樂隊,每一支樂隊的名字對音樂節的常客來說不比痛仰和新褲子陌生。
他們分別是carsickcars、snaple、后海大鯊魚和哪吒。雖然在這個狹義定義中沒有刺猬樂隊,但這并不重要!因為他們幾乎是同一波人,一波來自bj的高材生!
carsickcars和snaple中,張守望、李青、李維思是北理的,陳曦是清華的。刺猬,子健是北航的,石璐是廣院的。后鯊的付菡是央美的……搖滾的圈子就這么大,要找他們之前的故事,或者要找校友圈里的搖滾人,那就扯遠了。
carsickcars和snaple是兩支絕對不適合來樂夏或者上其他主流舞臺的樂隊。
在當時摩登天空都難成主流的環境里,實驗和噪音更不存在展露的機會。只有存在于地下,那才是他們無限大的生存空間。
后來樂夏2的時候也證明了這一點,carsickcars和后海大鯊魚都去了,但都沒走太遠。
carsickcars被淘汰的時候,張亞東老師也表示過惋惜:“噪音搖滾這種音樂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大家接受。”
carsickcars樂隊生涯的最大驕傲之一,就是和sonicyouth一起演出。這件事的影響力就等同于竇唯給radiohead暖場,崔健和therollgstones同臺。
放在水藍星,那就是滾石去給hatter當嘉賓!
至于哪吒,這個唯一沒能玩下來的樂隊,卻成了nobeijg風潮里最亮眼的記憶。他們的歌更年輕,更容易傳唱,也更有傳奇的味道,因為青春已經在那個解散時永遠的定格了。
“別盯著太陽看,別被晃瞎了眼……”
“我們把時間浪費了,我們把自己浪費了……”
這兩句哪吒樂隊的歌詞,邊浪覺得這才是樂隊的夏天啊。
在那個夏天里,伱蹬著自行車,仰頭望著天,時不時被樹蔭縫隙里漏出來的陽光刺到,若無其事地浪費時間。
關于那個夏天,邵宸北在《我與哪吒的時光》寫道:
“2005年的7月,這個停滯下來的樂隊又開始排練了……我們決定把名字換成哪吒。于是我們在7月的某一個早晨走進了嚴肅的理工大,見到了李維思,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以為他是個狂熱的涅磐迷,后來才知道原來他也是耶穌鎖鏈……
第三天的中午,詹盼來了……休息的時候他從地上撿了把能用的大金屬琴,我們一起唱boydon‘tcry。”
從夏天到夏天,哪吒樂隊成立到解散,不過短短一兩年。就像這一場nobeijg,最終和它所效仿的noave一樣,也只是曇花一現。
而如果你真的想了解華夏樂隊,或者只是了解華夏樂隊里年輕的那一部分,那nobeijg的這四支,最好不要錯過。他們或者代表華夏樂隊最前沿的水平但不適合登臺,或者沒合適檔期登臺,或者解散太早沒來得及登臺。
幾乎同時期的青春故事,還有joyside代表的年輕幫,盤尼西林就是joyside的資深迷弟。
那些短暫的青春太多了,所以刺猬顯得格外珍貴。這支樂隊并沒有歸入nobeijg,也沒有歸入年輕幫,但都和兩者有著類似的氣質,都猛烈地影響過、在影響著一群年輕人。
甚至到今天,連他們的故事都已經老了。他們都唱起“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了,華夏搖滾難道還不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