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擴編,那么邊浪和商量后老默的意思就是按正規軍的路子走了,正好現在整棟樓都拿下來了,就把暫時空著的半層分給了工作室。
注冊這些自然有專人去負責跑,但老默和劉秀波商量了一宿也沒把名字定下來,最后還是只能讓邊浪取。
想想邊浪那些歌名,兩人覺得邊浪絕對能給整出來一個比他們想得那些要好的名字來。
給漫畫工作室取名字這事,邊浪還真是一點也沒壓力,上輩子他追過一本滇省某出版社發行的漫畫期刊,只可惜最終那期刊辦了沒一年就嗝屁了。
不過上面的內容和期刊的名字,卻是讓邊浪記憶猶新。
聽了《國人志》這個名字之后,劉秀波嘴里吐出來的好字,就跟復讀機一般。
老默則是有點要淚目的征兆,激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覺得怕自己的能力有點配不上這個名字。
可誰知道邊浪還在后面補了一句:“劉主編,《悟空傳》發行這些事我就不摻和了,全給你們商量著來。但要是盈利效果不錯的話,《國人志》這三個字我覺得可以辦成一個國內的漫畫期刊!”
“紙質期刊?”老默和劉秀波聽到邊浪的這個決定之后,都是異口同聲的開口問道。
“嗯,不行么?”
邊浪雖然不是特別清楚,但也知道紙媒是要比實體唱片好那么一點,畢竟實體唱片除了發燒友之外,可能就是剩下不多一點的裝飾作用了。
紙媒的話,好歹酒店、美業這些要點逼格的經營性場所會擺放一些供客人觀看,加上很多人還是有觀看紙質書的習慣,所以應該還是有些市場的。
想了一下,劉秀波這個業內人士才默默的說道:“面對低齡群體,要么是初高中女生看的那些愛情題材的還有點生存的空間。其他的話,真就已經絕跡了……”
緊跟著老莫也說道:“我們現在自己也只看電子的,只是偶爾會收集一點國外大神的作品,所以這前景堪憂啊……”
說話間,已經開始接觸《悟空傳》故事的張筱羽敲門進了幾人所在的房間,本來他是過來讓老默和劉秀波幫他參詳一下畫風的,可一聽這事他就來興趣了:“辦雜志好啊,要是真弄起來,我以前在歐洲的作品,免費拿去用……”
之前沒多給邊浪作介紹,現在劉秀波才細細的說道:“張老師早年一直都在歐洲那邊進行創作,作品很受歐洲人的喜歡……”
說到這,邊浪不由就想起當年《國人志》上刊登過的一個短篇國漫《面人麻生》。
故事就記得個大概,但是那張力十足,個性的鋼筆紋理畫法結合沉穩的上色風格來處理畫面讓邊浪的印象是相當深刻的。而且《面人麻生》的分鏡頭脈絡清晰,構思巧妙,特寫和大場景渲染生動精彩,巧妙地展現了貴省當地的民俗風韻、還原了華夏民國時期的歷史風貌。